光,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早已超越了单纯照亮环境的基础功能。从维系生态平衡的光合作用,到日常生活中晾晒衣物的能量转化,光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而在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中,烟台黄渤海新区企业对光的驾驭能力不断突破,让光在更多领域绽放出惊人的能量。
智能制造的“魔法利刃”
在工业制造领域,光已成为高精度加工的“利器”,推动工业生产迈向更高水平。
在烟台恩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总经理于兆磊正向客户展示大功率宽幅手持激光清洗机的使用方法。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工件表面,使表面的污物、锈斑或涂层瞬间蒸发或剥离,无需使用化学药剂,既环保又高效。该项目获省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支持,在“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摘下多个奖项。
“我们利用激光能量集中、切割精准的特点,可以对不同特性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如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于兆磊介绍,“目前,我们的激光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约5%,山东达到15%。”

光在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的应用更是颠覆性的。山东创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双激光金属3D打印高端装备,通过智能路径规划、粉末控制打印环境监测等核心技术控制,实现了大幅面高效率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军工核电、工业制造等领域应用广泛。
今年4月,创瑞激光凭借CR-S420金属3D打印装备入选“好品山东”品牌。CR-S420搭载多激光协同技术及智能功率调节系统,其通过微米级精度控制、智能自适应系统一体化成型技术的突破性升级,在打印效率、产品稳定性及复杂结构成型能力上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纳米世界的“雕刻师”
在微纳制造领域,光的应用将精度推向纳米级别。
烟台魔技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超高精度的微纳三维制造技术研究,其自主研发生产的三维微纳加工/纳米3D打印设备、超快激光微纳加工中心及无掩膜直写光刻设备,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光通信、新材料等领域的高精度多功能器件结构加工。其中商用纳米级三维激光直写光刻系统,可实现50纳米精度的三维结构加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在微纳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光子聚合技术被誉为开启“纳米自由制造”时代的钥匙。魔技纳米推出的NanoBoostPrinter技术平台,彻底打破了传统多光子聚合中“路径扫描”效率瓶颈,让纳米打印从“实验室设备”跃升为“工业化工具”。今年5月,在“2024-2025年度微纳制造技术产业化优秀案例”评选中,魔技纳米荣获“技术战略领先奖”。
不仅如此,魔技纳米还将光科技的应用延伸到医疗领域。利用三维激光直写光刻设备加工生物医用微针,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这种纳米三维制造的微针,可用于血液收集和基于核酸和蛋白质药剂的表皮注射,克服了口服药剂对蛋白质的消化难题。在未来的医学治疗中,患者接受药物含量检查时所受的创伤会小很多,并且提高了药物的注射效率。微立体光刻技术使微针制作自由度和精细度大大提高,设计更加合理,效率提高100%以上,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多元场景的“开拓者”
今年年初,中国联通成功开通首条自由空间光承载10GPON业务,部署环境为跨湖1.5公里的离岛无线光网络,实现了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FSO)在现网中的稳定运行。而在无线光网络中,通信终端搭载的正是黄渤海新区企业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睿创光子的LINK41短波红外模组,从而实现FSO建链所需的空间光捕获与追踪。
睿创光子LINK41短波红外模组专为空间激光通信场景设计,用于快速捕获和追踪空间激光信标。睿创微纳持续发挥其技术优势与创新能力,推动空间光通信生态体系的构建,助力激光通信产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激光通信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睿创微纳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与创新能力,推动空间光通信生态体系的构建,助力激光通信产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睿创微纳相关负责人表示。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走进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楼顶成百上千的光伏组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仅靠屋顶光伏,园区年均发电量约达170万千瓦时,多余电量还可并入国家电网,有效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烟台业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
烟台业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积极推动能源供应向多元化、清洁化转调,打造“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公司于今年4月成功申领首批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并完成市场化交易。目前,已累计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31个,装机容量12.1兆瓦,高效助力黄渤海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光将继续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基于光的新技术、新应用在黄渤海新区持续涌现,让光的能量在更多未知领域绽放光彩。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