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司法局发挥海洋法治“灯塔”作用 打造海上“枫桥经验”新样板

法治烟台 2025-10-09 08:48

  莱州市充分发挥环渤海经济圈关键海港城市区位优势,以海洋法治实践为载体,以海洋法治文化为支撑,以打造海上“枫桥经验”新样板为目标,为海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法治引领 点面共进

  构建海洋法治文化宣传矩阵

  聚焦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筛选临海企业、港口、村居等挖掘培育法治亮点,打造“蓝色海洋”法治文化实践基地、三山岛渔港海上执法示范基地等实体阵地,对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依法用海、依法治企、打击走私等措施和成效进行大力宣传。推动基层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整合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变有形覆盖为有效覆盖,促进村村有、村村优,打造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群。推进海洋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景区”,广泛宣传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等涉海法律法规。锚定“阵地标准化、服务信息化、工作精细化、普法多样化”的目标,充分利用基层站所点位(公共法律服务站、司法所、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和“莱州融媒”APP 数字法治化服务平台,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平台阵地融合的三维法治宣传服务矩阵。

  靶向发力 精准施策

  打造一站式海上矛调中心

  针对海上纠纷取证难、调处难、涉及部门多的特殊性、复杂性,推动成立全省首家“海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司法、渔政、海事、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等多元调处力量,建成首个“一站式海上矛调中心”,设置专业窗口受理群众诉求,落实“中心派单、部门办理”机制,共同开展矛盾纠纷联调化解,推动矛盾纠纷“一揽子”服务“一站式”解决。同时,全面落实减证便民,优化处置流程,创建涉海纠纷“多端排查-一站受理-归口分类-联合调处-限期回复/反馈归档”闭环处置模式,大大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针对性、专业性、时效性,纠纷处理效率提升90.21%。

  建章立制 关口前移

  筑牢综合治理源头防控体系

  坚持“关口前移、预防在先”,针对开渔季每天上千艘船舶进出港口,有限水域泊靠无序,船舶碰撞、网具纠缠矛盾纠纷频发,从事渔货交易人员数量大、成分杂等实际情况,先后出台《船舶安全公约》《港口文明公约》《船员禁酒公约》《船舶泊靠公约》《船舶管理六项规定》《出海船舶遵规守法积分管理办法》等10部船规民约,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压实船长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引导船长算好“经济账、安全账、法律账”,高度重视船规民约的学习和施行积极主动配合做好船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港船管理从“被动接受管理”升级为“主动服从管理、参与管理”,逐渐化为全体渔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可防性矛盾纠纷同比下降87.9%,实现矛盾纠纷快速压减。

  密织网格 群策群力

  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建齐配强海岸“网格员”和“志愿者”,织密“以渔船民为点、港口码头为线、海上作业区为面”的立体调处围栏。从数千名船长中,遴选100名的“船管网格员”和“纠纷调处志愿者”,推行“船管民警—船管辅警—船管网格员—调解志愿者—模范船长”五位一体的港船共治、纠纷共调模式。同时,指导成立10家渔业协会(渔业合作社),推行行业自律自治,坚持每年评选“优秀网格员、优秀志愿者、模范渔业协会、模范船长”,列入船管“白名单”,考核评选结果与船舶管理、日常检查挂钩,800余艘渔船加入协会,网格员、志愿者、渔业协会提供各类矛盾线索180余条,帮助和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不上交,实现了齐抓共管、自律自治的良性循环。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