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莱阳市五龙广场华灯璀璨,人声鼎沸。
“品重烟台·村歌嘹亮”2025烟台村歌大赛总决赛举行。来自烟台各区市的优秀选手齐聚一堂,用歌声诠释乡情,用旋律传递乡愁。黄渤海新区选手刘翠莲以一曲深情质朴的《山后初家的灯》惊艳全场,斩获“乡韵原创”赛道一等奖,黄渤海新区获区市综合奖二等奖,展现了新区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声动全场 新区村歌惊艳全市舞台
“山后初家的灯,照亮归家人的路;渔火点点处,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来自黄渤海新区的歌手刘翠莲走上舞台,台下新区的助威队伍顿时沸腾起来。
这首《山后初家的灯》由黄渤海新区文化服务中心于珊珊创作,灵感来源于山后初家村的渔港,既保留了传统渔家号子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以音符为笔,以乡愁为墨,生动描绘出一幅胶东渔村的美丽画卷,深情讴歌了山后初家人世代相传的坚韧品格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刘翠莲精彩的演唱带着听众沉浸式感受渔村风情,现场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将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2025烟台村歌大赛采用“专业评审+大众投票”的评分机制。选手最终得分由评委平均分占80%和大众投票分占20%共同组成。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村咖靓声”“乡韵原创”“天籁合唱”三大赛道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在“乡韵原创”赛道,刘翠莲演唱的歌曲《山后初家的灯》最终综合得分97.38分,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
“能够代表新区参加全市总决赛,我感到无比自豪。”刘翠莲在赛后激动地表示,“这首歌是黄渤海新区渔家文化的生动展现,希望通过我的演唱,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新区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成就。”
文化搭台 多方聚力同绘乡土风情
在总决赛现场,有一支特别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来自大季家街道的禾美秧歌队。队员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十六七岁的少年,覆盖老中青少各个年龄段,他们身着鲜艳的服装,以饱满的热情为选手加油助威。
“我们是咱区的代表,要用最热烈的表演为我们的选手鼓劲!”秧歌队张大姐说。活动过程中,秧歌队员在舞台前方的专属区域整齐列队,一阵阵锣鼓声配合着加油的号子,让来自黄渤海新区的热情响彻全场。


与此同时,在五龙广场的另一侧,烟台村歌海洋大集正在火热进行。欣和御海厨、莱阳梨汁、海阳摔面、栖霞苹果等优品齐聚,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选购。现场还有来自俄罗斯、土库曼斯坦、阿富汗等国家的留学生,他们也在逛展位、品美食、赏非遗的过程中,感受烟台的地域文化和魅力。
“欣和食品扎根烟台多年,一直秉承‘待世界如家人’的理念,引领饮食生态的改善。”企业负责人介绍道,“这次能够参加烟台村歌海洋大集非常荣幸。在为新区选手加油助威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展示欣和产品,让更多人了解新区的美食文化。”
这种浓厚的乡土情谊和支持氛围,正是黄渤海新区文化建设的生动体现。众多无法到场的市民线上围观、投票加油,与线下联动,共同为新区选手营造出热烈的助威氛围。

全民参与 百姓舞台唱响乡村精神
2025年烟台村歌大赛自启动以来,黄渤海新区将其作为展示乡村振兴风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广泛组织发动“草根明星”站上舞台、放声歌唱。全区累计数百人报名,覆盖各行各业、老中青少各个年龄段,形成了“村村有歌声、人人唱村歌”的生动局面。在参赛过程中,老百姓真正变成了 “主角”,唱出乡村幸福图景,唱出浓浓乡愁情怀,唱出邻里和谐故事,唱出淳朴和善民风。
村歌大赛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涌现了一批富有乡土情怀的原创村歌。《山后初家的灯》对传统渔家号子进行创新演绎,《爱在黄海》唱响新时代社区的幸福生活,作品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这些歌曲记录的是乡愁,传递的是乡情,凝聚的是一方人共同的记忆与认同。

百姓踊跃参与,政府全力护航。自大赛启动以来,全区各部门协同配合,聚力做好人员组织、场地支持、参赛指导、宣传报道等各项保障工作。同时,通过这类群众性文化活动,黄渤海新区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基层文艺团体和乡村文化能手,储备了丰富的文化人才和节目资源,为后续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提升了基层文化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
乡音,是一座城市、一片乡土发展最重要的精气神,是区域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下步,黄渤海新区将持续深耕基层文化建设,支持老百姓站上舞台,让村歌越唱越响、越传越远,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深厚、更持久的文化动力。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