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拓展蓝色朋友圈 构筑开放新格局

黄渤海新区 2025-09-22 14:10

  黄渤海之滨,一片碧海蓝天正见证着一场深刻的蓝色变革……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以建设“海洋强省示范区”为牵引,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不断拓展蓝色朋友圈,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新优势日益凸显。

  构建海铁联动大通道

  打开开放新格局

  碧波万顷,烟台港西港区车船如梭、机械轰鸣,一幅陆海联动、开放合作的壮阔图景正徐徐展开。

  作为黄渤海新区深化海洋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枢纽,西港区今年捷报频传:德龙烟铁路海铁联运跨省新通道全线贯通,铝土矿CAPE型船舶再度靠泊,多个重大能源项目全速推进。这一切,正是黄渤海新区以港口为战略支点,持续拓宽海洋经济辐射半径的生动写照。

  今年6月,满载3100吨几内亚铝土矿的货运班列一声长鸣,从西港区缓缓驶出,沿着崭新的德龙烟铁路“拉直”通道,昂首西进,直抵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召壕。

  这条新通道有效衔接石德、石太等国家骨干铁路网络,将“出海口”延伸到中西部城市的“家门口”,不仅实现了运输体系的重大突破,更是黄渤海新区构建陆海联动大通道、深化与内陆区域协作的关键一步,为跨区域产业协同和海洋资源引进铺设了一条高速通道。

  在西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作业现场,全球首创的“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码头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综合接卸效率提高21.9%,散货装船综合效率提高22.6%,为全球传统干散货码头自动化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德龙烟铁路的海向起点,西港区持续提升港口能级与服务功能,创新推行海铁联运“一单制”、内陆港等现代物流模式,进一步巩固了烟台港作为全球最大铝土矿进口港的地位。在“大码头+大堆场+自动化”硬件体系和“一站式服务”“全程物流方案”软实力双重赋能下,这里已成为衔接海外资源与国内产业、服务中西部铝工业供应链的核心枢纽。

  “西港区300万立方米原油库区投产,LNG项目、裕龙石化原油管道等重点能源项目正加速推进,将为全区经济注入更多蓝色动能。”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沿着“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合”路径,黄渤海新区借助西港区这一战略节点不断扩大海洋合作朋友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赋能。

  深化拓展国际合作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构建陆海联动大通道的同时,国际合作的浪潮,在黄渤海之滨澎湃奔涌。

  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永久落户黄渤海新区就是鲜活印证。今年7月29日,第六届活动在天马栈桥成功举办,约356万尾(只)水生生物苗种安家黄海,标志着两国在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领域的合作迈上新台阶。

  这项始于2018年的联合行动,累计放流苗种超过1146万尾(只),成为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持续多年的联合放流,体现了中韩共同养护黄海渔业资源、共建生态文明的意愿,深化了海洋可持续发展合作,对促进资源恢复、双边合作与民间友谊具有重要意义。”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生态合作为支点,黄渤海新区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通过持续强化海洋产业协同、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扎实推进生态监测、产学研合作与产业链整合,为海洋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生态合作的基础上,其他国际合作平台也不断拓展。今年6月26日,中日韩创新合作大会暨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启动仪式在黄渤海新区举行,成为推动区域海洋创新合作的重要战略支点。

  根据《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建设方案》,三方将聚焦前沿共性技术联合研发,重点推动在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海洋碳汇开发、海洋能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修复及海岸带治理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通过推动联合开发与共同治理,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据悉,到2027年,中心计划建成全国中日韩科技园区合作联盟,建设超过30家联合研发平台;至2029年,力争打造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典范工程,为区域发展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从碧波万顷的生态保护,到澎湃奔涌的科创合作,黄渤海新区正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协作,书写着“深化国际合作,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领军企业扬帆出海

  开拓国际市场新蓝海

  除了宏观层面的通道建设与国际合作,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同样是黄渤海新区拓展海洋国际合作、开拓全球市场的关键力量。

  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在深海养殖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今年6月,该公司的深远海虹鳟养殖基地成功通过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此认证的海水虹鳟养殖基地,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业在国际接轨中迈出关键一步,展现出黄渤海新区企业在全球可持续水产养殖领域的高度竞争力。

  BAP认证被誉为水产界的“奥斯卡”,其权威性源于独立而严格的审查体系,在全球60多个国家获得广泛认可。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表示,对经海而言,BAP不仅是中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企业进军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同样在国际认证方面取得新进展的还有知名企业中鲁食品企业。近日,该公司成功通过BSCI认证(商业社会标准认证),为产品进入欧盟及其他全球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介绍,BSCI认证是国外,尤其是欧洲优质客户评判合格供应商资质的重要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含金量和知名度。“成立21年来,中鲁食品始终专注于金枪鱼产业,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志超介绍。

  企业扬帆出海,离不开高能级开放平台的支撑。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黄渤海新区肩负的“国之重任”。近年来,烟台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出一系列全国、全省首创性改革:首创海域使用权“进场交易”模式,推出“用海一件事”集成改革,节省审批时间50%以上;创建海洋生态修复新模式,相关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和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率先建立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烟台自贸片区大力推进国际贸易全流程改革,30项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推动口岸通关成本维持全省最低水平,货物全链条通关时间提速30%以上。此外,片区还成功获批保税混铜试点,落地全国首单保税混金业务,不断探索海洋经济开放新路径。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在拓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征程上,黄渤海新区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实的步伐,奔向充满无限可能的蔚蓝。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