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烟台市“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烟台发布 2025-09-17 16:29

9月17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烟台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田书军,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郭峰,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焦琴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近年来,海关持续深入开展通关便利化工作,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烟台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 田书军——

“十四五”以来,针对烟台外贸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烟台海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忠诚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以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为抓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通关便利化实现新突破,“关通全球、物达八方”,助力烟台外贸由2020年3243.1亿元,跃升至2024年4723.4亿元,增长超四成,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聚焦市之关切,政策供给赋能更加精准。烟台海关始终秉承“驻在烟台、爱在烟台、服务烟台”的工作理念,连续四年牵头烟台地区海关,先后研究出台“28条”“30条”“30+N”“三个一”等一系列服务发展措施常态化组织开展“敲政府门、敲企业门、敲群众门”的“三敲门”活动,有效释放“关企面对面”“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服务机制效能,研发上线“E站通”便企服务应用,全面把握企业需求,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企业问题快速处置。

聚焦重点项目,外贸发展势能更加强劲。支持烟台打造“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全国率先开展含金矿砂“保税物流+物理混配”监管新模式,实现保税混金全国“首创、首单、首试”;助力烟台获批海关机构改革后全国首个保税混铜试点,推出“智慧混铜”监管新模式,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5亿元;全国首个开展进口铜精矿“税检合一”试点,压缩通关时间2天以上;全国率先推出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监管新模式,推动烟台成为全国混配种类最多、政策最全的城市。全国首批开展跨境电商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全省率先开展跨关区退货试点,助推“全国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建设。

聚焦模式改革,跨境物流通道更加畅通。探索“分类监管+前置理货+集中查验”件杂货监管新模式,提升查验效率25%,畅通中非双向物流通道。支持“商品车物流基地”建设,量身定制“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中韩海上高速公路”政策组合包,实施“专用框架运输商品车出口”新模式,全国开行首列“一单制”跨境海铁联运班列,推动烟台港商品车国际转运规模居全国前列。

聚焦提速增效,口岸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全国首创开展“批次检验”模式改革,提升作业时效90%,成功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国首批试点“两步申报”改革优化新模式,企业通关操作便利性显著提升。加快建设海关分地点实验室,顺利启用烟台港油品检测分地点实验室,油品检测时间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48小时。扎实推广舱单核销“一对多”模式改革,满足企业多样化报关需求,压缩物流时间2天以上,年均节约拆单、换单成本150万元助力烟台机场二期顺利投入使用,打造“智慧旅检”全链条监管体系,让旅客在出入境的时候可以无感通关、快速通关,相信很多旅客有过体验。

大众日报:“十四五”期间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烟台市分局在提升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有何工作打算?

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郭峰——

“十四五”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烟台市分局积极贯彻总行、总局的改革要求,大力提升跨境贸易及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区域性外汇业务创新,切实支持全市涉外经济健康发展。

持续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扩面提质增效。按照“越诚信越便利”的改革原则,赋予诚信合规企业免于事前贸易单证审核即可快速办理贸易外汇收支的权利,优质客户反复往返银行现场提交、核验单证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业务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试点以来,9家银行、486家企业办理业务20万笔、金额773.9亿美元,银企家数、业务量均居全省首位。

持续优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外资资本金、外债等结汇支付环节免于事前逐笔审核,企业可以实现快速结汇支付。试点以来,共叙做便利化业务3924笔、金额18.7亿美元,金额全省第一。指导我市一家银行在全省首批开展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实现业务全流程的“无纸化”“低碳化”,金额合计1.6亿美元。

持续扩大银行外汇展业改革的覆盖面。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是外汇局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全新改革举措,赋予银行在外汇展业框架下自主进行客户分类,并采取差异化审核措施的权限。目前辖区参与外汇展业改革的银行已扩展到6家。试点以来,一类客户凭指令办理业务2.7万笔,金额90多亿美元,实现外汇业务“秒申请、分钟办”。

持续提升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水平。指导12家本土大型企业集团利用该政策,集中管理境内外成员企业的外债、境外放款额度和跨境贸易收支等,高效、灵活调度境内外资金,有效支撑本土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2021年以来,办理国内资金主账户外债流入约6.1亿美元、境外放款支出22.4亿美元,企业家数和业务量稳居全省前列。今年在全省首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业务,预计企业年均节约财务成本约280万美元。

自主创新优质贸易企业税务外汇互认机制。在省分局的指导下,联合烟台市税务局实现“贸易外汇优质企业名单”与“出口退税一类企业”互认,贸易外汇优质企业成功“出圈”到税务领域。互认机制落地以来,向税务部门推送的73家贸易外汇优质企业享受退税“绿色通道”服务,快速退税达45.7亿元。税务部门推送的一类企业中,有73家被纳入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办理业务超89.3亿美元,办理时限缩短了80%。今年,汇税互认机制成功复制到全市。

下步,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外汇局烟台市分局将锚定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加力推进优质企业贸易便利化业务扩围、加力提升资本项目外汇收支便利化水平、加力扩大银行外汇展业试点覆盖面,常态化开展“鲁贸汇企服务队”行动,聚焦外资外贸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涉外企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为烟台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篇章营造良好环境。

凤凰网:烟台“十四五”期间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这其中离不开烟台税务的贡献。税务部门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 焦琴——

“十四五”以来,烟台税务部门主动服务和融入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在吸引外商投资和服务对外投资等方面实施了一些具体举措,积极助力烟台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

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主要有三项措施:

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扩大在华投资,我国自2017年起,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并符合规定条件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2025年进一步加大了优惠力度,取得上述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并符合条件的,可以按投资额的10%抵免境外投资者当年的应纳税额,当年不足抵免的准予向以后结转。“十四五”期间,外资企业累计有超过60亿元的利润享受到再投资税收优惠。

实行重点外资项目税费服务“项目长制”。为烟台的6个重点外资项目配备了税务服务人员,具体负责统筹项目相关的政策辅导、部门协作和争议解决等工作,通过伴随项目立项、实施、运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跟进服务,帮助其更好地适用中国税收政策。

积极运用预约定价安排措施。“十四五”期间,烟台3家外资企业与税务机关协商,就其与境外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达成了预约定价安排。这是税务部门对跨境投资者提供的一项个性化服务举措,既帮助外资企业获取了税收确定性,降低了税收遵从成本,也有利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在服务对外投资方面主要有三项措施:

优化证明开具流程。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是对外投资企业享受协定待遇、开展跨境经营的重要资料。为了进一步便利烟台的“走出去”企业开具这个证明,税务部门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目前已经实现了证明的网上办理,并且将办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自2025年4月以来,已经为17户有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需求的纳税人在线开具了证明。

依托税收协定相互协商机制解决国际税收争议。“走出去”企业在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从事经营的,如果遭遇到缔约对方税务机关不公正的税收待遇,可以向国内税务部门反映,申请启动税收协定下的相互协商机制。前期,烟台税务部门成功推动解决了1户企业的境外税款错缴问题,维护了企业的合法税收权益。

落实跨境税收服务创新实践清单。税务部门积极推动在烟台自贸片区建立了山东省首个跨境税收服务创新实践基地,并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包含14条具体任务的创新实践清单。通过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促进服务便利化,共同推动我市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