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诉”办小案 | “一案解三案”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09-18 09:10

  一件小事引发冲突,致使双方多年积怨爆发、互诉赔偿,竟牵出三起审执案件,如何解开这团“诉讼乱麻”?

  近日,蓬莱法院依托“立审执一体化”联动工作机制,精准施策、高效调解,成功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完毕,将三起关联案件“一揽子”实质化解,为这起沉积多年的邻里纠纷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点。

  积怨爆发三案缠身,解决纷争迫在眉睫

  老李、老宁夫妇与小吕、小宁夫妇系同村邻居,长久以来,两家因日常琐事龃龉不断,关系日渐紧绷。

  去年2月,一件寻常的扫雪小事成为压垮邻里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两家发生激烈争执,继而爆发肢体冲突,老李、小吕与小宁三人均受伤入院。

  双方矛盾彻底激化,小宁、小吕分别提起诉讼,要求老宁、老李赔偿损失,两起案件审理后进入执行程序。

  老李出院后,亦提起诉讼向小吕、小宁索赔。

  一面是两起执行案件查无可供执行财产,另一面是小吕夫妻坚称老李恶意挂床、过度治疗,坚决不同意赔偿。

  一起诉讼案件、两起执行案件如连环锁般将两家人拖入诉讼泥潭,不仅增加当事人诉累,更埋下矛盾延续甚至激化的隐患。

  立审执协同破局,审执法官联调攻坚

  面对这几起时间跨度长、对抗情绪激烈、案件关联紧密的“骨头案”,承办法官深知,一纸判决虽易,却难解心结,若按常规流程审理,不仅周期长、成本高,还可能因“按下葫芦浮起瓢”而激化矛盾,难以真正解决纠纷。

  为此,承办法官收案后,依托“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以“实质化解纠纷”为目标,第一时间与执行案件承办法官对接,了解关联执行案件的症结所在。

  经审执法官共同研判,发现执行难的核心在于双方对立情绪严重、互不信任。

  基于此,为本案确立了“审执联动、调解优先、当庭履行”的纠纷化解思路。

  在案件调解过程中,执行法官提前介入。

  一方面从邻里情谊、长远相处出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另一方面,充分释法明理,阐明诉讼风险和执行难点,尤其是两案赔偿义务可能相互抵消、最终仍需强制执行的现实困境;

  同时,从执行实践角度,结合双方执行案件进展情况,向双方当事人释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执行流程可能带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在审执法官的共同耐心调解下,双方间的对立情绪逐渐缓解。

  当庭履行案结事了,邻里破冰再续情

  依托“立审执一体化”的紧密协作,不懈努力得见曙光,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双方分别承担对方医疗费,再无其他争执。

  协议达成后,款项当庭履行完毕,收据同步签署完成,老李当庭撤回起诉,一起民事案件、两起执行案件被一并化解。

  “‘立审执一体化’打破了部门壁垒,让审判法官能‘向前看’预判执行情况,执行法官也能‘向前移’介入化解疏导。信息共享、力量聚合,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有能力去实现纠纷的实质化解。”承办法官对此深有感触。

  从“一案结多案生”到“一案解三案结”,蓬莱法院将持续深化“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聚焦群众司法需求,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一次性解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官心语:

  邻里纠纷的化解,从来不止于“案结”,更在于“心结”的消融;司法的价值,也不仅是“定分止争”,更要守护“邻里和睦”的社会根基。要跳出“就案办案”的思维,用“共情”焐热对立的心,用“理性”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善用“立审执一体化”机制,让审判的“槌声”与执行的“脚步”同频共振,实现“案结事了”与“人和情暖”并重,这便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初心与追求。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