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1071公里的海岸线,不仅赋予了烟台开放包容的城市胸襟,更蕴藏着驱动城市发展的无限生机与澎湃活力。
深耕蓝色国土,烟台将大力推进“以港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汇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港产城融合发展
近日,全球装载量最大的低碳智能超大型汽车滚装船“安吉安盛”轮,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完成3850台出口汽车的装载任务,缓缓驶离码头前往欧洲。这是继“安吉宏盛”轮在此首航发运后,烟台港迎来的第二艘9500车位汽车滚装船。依托高效的港口运营与完善的物流网络,烟台港今年前7个月商品车全模式运量同比增长4.6%,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强大的货源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顶尖滚装船停靠装货,为“中国制造”加速出海、走向世界提供了“港口超级链接力”。
作为海洋经济的“桥头堡”,港口既能打通内陆与全球市场的贸易通道,激活临港产业、赋能城市向海发展,又能通过基础设施迭代与服务能力升级,释放“以港兴海”乘数效应。
近年来,烟台港相继开通了“烟台—意大利”“烟台—巴西”“蓬莱—圭亚那”“龙口—开曼群岛”等多条新航线。这些新航线加速推动烟台港构建起直达亚洲、非洲、南北美洲、欧洲的28条件杂货全球航线网络,涵盖项目物资、风电设备、工程建材、机械车辆等200余个货类,让更多“中国造”“烟台造”沿着这些海上通道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烟台将实施新一轮港产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开建龙口港件杂货泊位,加快芝罘湾港区大宗干散货转港经营。突破发展港航服务业,建设烟台港供应链服务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壮大货运代理、船舶租赁、供应链金融等临港产业,拓展邮轮旅游等高端业态,加强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打造环渤海中心港。
蓝色引擎动能澎湃
5月27日,我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中广核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投运。该项目位于山东招远市莱州湾海域,总用海面积512.7公顷。项目于2023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克服了海洋环境中高盐雾、高湿度、高风载、高洋流冲击等一系列施工难点。项目全容量并网后,年发电量能达到近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20.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58万吨,能满足约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向海而行,逐日追光。作为我国首个全容量并网发电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该项目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双面双玻海上光伏组件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并形成了可复制的海上光伏项目施工成套工艺体系,对我国海上光伏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立足海洋资源禀赋,烟台将以“产业强海”为抓手,持续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推动现代海洋产业规模壮大与质量升级,加速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形成多领域齐头并进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
壮大海工装备产业,加快建设蓬莱海工产业园,开建山东港口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中集零碳智造产业园二期,建成山东送变电海缆运维基地。做优海洋渔业,实施水产种业提升工程,建成4座深远海养殖网箱,建设北方海洋种业繁育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矿业,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三山岛北部海域全国最大海底金矿采选项目,打造滨海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示范城市。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高标准建设龙口海洋高新区,推进崂山实验室海岛零碳研究中心落地。
陆海统筹守护蔚蓝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海风轻拂。四十里湾的海面波光粼粼,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礁石,溅起晶莹的水花,一幅如诗如画的秋日美景正徐徐铺展。
在烟台漫长的海岸线上,一处处“美丽海湾”如星点缀。这些生态画卷,不仅是城市滨海风光的亮眼名片,更见证着烟台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执着与深耕。
烟台坚持陆海统筹理念,以系列务实举措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人海和谐共生”夯实新基石。实施陆海污染联防联治,推进海阳、莱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支持蓬莱湾区、海阳岸段争创省级美丽海湾。进一步提升海洋环境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海上溢油应急综合演练,建设国家中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全方位筑牢海洋生态保护屏障。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从产业升级涌动的澎湃动能,到科技创新实现的深海突破,一幅人海和谐相依、活力尽情迸发的现代海洋图景,正在蔚蓝之上生动展现。
记者 宋晓娜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