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阳发布特别推出“红耀雷乡·海阳英雄故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海阳的革命历史长河,探寻那些被岁月铭记的英雄故事,汲取奋进的力量,让海阳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活力。
本期带您走近革命烈士刘仲益,听听他铁窗铸忠魂、重建党组织的故事……

刘仲益(1895-1970),山东海阳市小纪镇新庄头村人。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阳特支书记、海阳县委书记等职,多次组织领导群众斗争。1934年被捕入狱,在狱中组建“铁窗堡垒”,坚贞不屈。抗战期间重建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合作总社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70年逝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扶弱抗暴 初心为民
刘仲益早年在营口联络码头工人、粮站店员,组织抗日反奸活动,后遭通缉返乡。1932年入党后,他立即投身革命工作,任村党小组长期间组织农民反抗苛捐杂税;1933年发动群众清算勒索钱财、中饱私囊的民团分队长刁培忠,通过算账斗争迫使其退还赃款并当众认罪。1933年,任中共莱阳中心县委组织干事,以卖漆为掩护,奔波于海阳西乡,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同年9月,任中共海阳特支书记。1934年8月10日,组织领导黑石嘴盐警所夺枪斗争,下旬,中共海阳县委成立,刘仲益任委员。时值歉岁,他家常常断炊、儿子生病没钱治疗,刘仲益深知家境艰难,却抑制着夫妻情、父子爱,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铁窗鏖战 赤胆忠魂
1934年农历七月二十日,刘仲益不幸被捕,在审讯中受尽酷刑,却未泄露党的任何秘密。在烟台地方法院重审期间,他组织“一一·四”暴动中被捕的刘欣生等6名青年开展反虐待斗争,并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革命理论。1936年秋被转押至济南反省院后,因坚决不“反省”而被重新治罪。在狱中,他结识了理琪、姚仲明等著名共产党人,共同组建“铁窗堡垒”,秘密学习马列著作,研究斗争策略,发动难友开展反凌辱、反饥饿、反逼钱的三反斗争。他曾赋诗明志:“莫须冤狱莫须惊,无比雄心无比忠。纵然碎骨风波亭,铁血犹能化长虹。”卢沟桥事变后,他组织“铁窗堡垒”的志士们集体咬破手指,用棉花蘸血抒发抗日爱国之志。反动政府无奈,将他释放。
重建组织 抗战砥柱
1937年出狱后,刘仲益立即返回海阳投入党组织恢复工作。同年12月在夏泽村重建中共海阳特支并任书记。1938年农历二月十五日,组织刘振民、孙明瑞等40余人智袭东村联庄会,成功夺得长(短)枪20支、子弹800余发。同年8月重建海阳县委任书记时,他亲自制订“党员格言”,强调“献身革命,义无反顾”“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等准则,并以身作则。1939年调任东海特委民运部长后,他继续指导海阳工作。1940年7月,刘仲益以胶东代表身份,出席山东省推选国大代表会议。之后,被选为省参议会议员、省农救会执委、省各救总会执委、省宪政促进会理事。1941年春,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主动帮助海阳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和民主政府,获地委通报表扬。
1943年至1959年,刘仲益先后担任东海地委常委、胶东区党委常委、华东民政部优抚处处长、山东省合作总社副主任、山东省手工业管理局局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