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阳发布特别推出“红耀雷乡·海阳英雄故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海阳的革命历史长河,探寻那些被岁月铭记的英雄故事,汲取奋进的力量,让海阳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活力。
本期带您走近海阳特等民兵模范李树梓,听听他英勇抗战、不畏牺牲的故事……

李树梓(1921-1943),出生于海阳县行村乡文山后村,他率领民兵先后与日伪军作战30余次,毙伤敌军60余名,缴获步枪5支、手榴弹10余枚、钢盔1顶、刺刀1把,被胶东军区追授“特等民兵模范”荣誉称号。
首战告捷显神威
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文山后村组建民兵组织,李树梓是该组织的发起人之一,当时全村110户中,有40名青年抗日先锋队员和64名基干民兵。李树梓担任民兵指导员兼青抗先队长,领导民兵执行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封锁扰乱敌军等任务。夜间常带领民兵将公路挖掘成“之”字形深沟,阻碍敌军交通,若白天敌军填平道路,夜间便再次进行破坏。
1943年春,县武装部举办“爆炸训练班”,李树梓等三人参加培训。结业后,每人带回三枚地雷。民兵们欣喜地表示:“这次定让日军见识铁西瓜的威力。”某日,日军出动至文山后村抢粮,李树梓等人布设好了地雷,敌军刚抵达村西便触发地雷,转至村南又遇爆炸,遭炸后阵脚大乱,最终拖着死伤人员撤回行村据点。此役共炸死炸伤日伪军14名,其中李树梓布设的地雷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
巧设伏击夺粮归
1943年4月,百余名日伪军自行村据点出动至小纪地区抢粮。李树梓掌握敌军行动规律后,率领30名民兵在瑞宇村南山设伏,并派遣小组民兵埋伏于南山制高点。下午敌军运粮返回时,李树梓命令冷枪组率先开火,诱使敌军误判遭遇主力部队而仓促后撤。当敌军察觉为民兵武装后,立即集中火力向民兵反扑,在民兵弹药即将耗尽时,恰逢八路军独立营一连及时驰援,敌军放弃物资慌忙逃窜。此战击毙敌军7名,夺回粮食二千余斤。
血染青山护民安
1943年10月某日拂晓,行村据点日伪军从东南方向包围文山后村。李树梓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带领民兵抢占东山顶牵制敌军。在敌军机枪火炮猛烈攻击下,他沉着指挥,对同志们说:“群众不撤离,死不离阵地。”坚持至日出时分群众撤离完毕,但敌军也已逼近阵地。李树梓命令于洪臣带领民兵撤退,自己吸引敌军火力。在掩护战友过程中腿部负伤,他仍向于永海呼喊:“给你枪,快撤,我挂彩了……”当投出最后一枚手榴弹时,三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
李树梓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