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 | 社区合伙人马浩:用艺术点亮万家灯火

黄渤海新区 2025-07-31 11:04

  “马上建群、排课表,下周正式开课!” 七月的烟台黄渤海新区,暑气正盛。在天韵艺术学校内,校长马浩正为“蒲公英”公益课程新一期的60名学员忙碌分班、排课。作为深耕国奥社区多年的“合伙人”,马浩深知,每一次新学员的加入,都是艺术种子在社区土壤里的又一次播撒。

  2009年,马浩创办天韵艺术学校,主要经营舞蹈、声乐、器乐等艺术培训和大型晚会的策划演出。2010年,他受邀为“社区邻居节”做策划导演,不仅为晚会无偿输送高质量的表演队伍,还免费培训社区文艺骨干,提升了“邻居节”晚会质量,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马浩与国奥社区的缘分也自此起源,2014年,他在国奥社区安家,成为一名社区居民。而他的公益事业,也在社区越做越大。

  “艺术培训不能只关起门来做‘阳春白雪’,它应该走到老百姓中间,让更多人感受美、创造美。”马浩意识到,零星的“送文化”难以真正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2017年,他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将天韵艺术学校从商业气息浓厚的商场,整体搬迁到国奥社区内部。“搬进社区,就是要离居民更近,真正成为社区的一份子,和他们一起‘种文化’。”马浩表示。

  这一搬迁,意味着天韵艺术学校与国奥社区的关系,正式升级为深度绑定的“社区合伙人”。入驻国奥社区后,马浩带领天韵团队,将艺术资源系统化、常态化地注入社区,打造了多个深受欢迎的品牌项目。“蒲公英”公益课就是其中之一。

  “‘蒲公英’的核心,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播撒艺术的种子,让普通人也能触摸到美、感受到自信。”他解释道,社区里许多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退休老人、普通上班族,可能从未有机会系统地接触艺术。

  其实,从2015年开始,马浩便开启公益培训课程,让很多艺术爱好者有了更专业、更系统的培训学习。学校搬回社区之后,这一公益课变成了“含金量”更高的全学年课程,涵盖声乐、舞蹈、模特、播音主持、竹笛等多个门类。

  马浩表示,“蒲公英”公益课不是走过场,而是会通过专业的培训,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切实掌握一项技能,拥有“拿得出手”的完整演出——或是一首完整的歌、一支像样的舞、一次自信的走秀。“当学员们学有所获,在舞台上进行展示时,那份自信和快乐会感染家人、邻居,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传播,艺术‘星火’也才能真正在社区里‘燎原’,这就是我们做‘合伙人’最想看到的改变。”马浩说道。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共同“创文化”,马浩始终将社区作为艺术实践的“主阵地”。在国奥社区及周边,马浩年均组织60余场公益演出,年均公益培养百余名学员,让艺术欣赏与创作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而是浸润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此外,他还积极发挥“合伙人”的桥梁作用,邀请中国合唱协会时任会长、国家著名指挥家李培智,中国交响乐团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克等多位艺术界“大咖”走进国奥社区,举办公益课程和讲座,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国家级艺术水准和理念,极大地开阔了艺术视野。

  艺术的提升,润物无声,却力量深远。如今,在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越来越多像马浩一样的“社区合伙人”涌现,他们纷纷以艺术为纽带深度融入社区肌理,助力社区“引美入治・同育致美”美育计划,共同构建起“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1+N”社区美育生态“福莱山样板”。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