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福山区臧家庄镇东寨村有一位董存瑞式炸碉堡的“爆破英雄”——柳运良,被后人所敬仰。
柳运良1920年出生于栖东县(今栖霞市一部分)臧家庄东寨村。动荡年代,柳运良自小就立下了从戎报国的决心。1940年,刚刚20岁的柳运良参加了村里的青年抗日先锋队,为八路军站岗放哨、协助游击队惩处汉奸卖国贼;1943年5月参加了栖东县(今栖霞市)区中队,被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因作战勇敢、政治觉悟高,1944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侦察员、警卫员、侦察班长和侦察排长。

1946年6月,在解放高密的战斗中,柳运良主动要求参加爆破队。战斗中,柳运良抱起炸药包迂回到敌人的碉堡旁。敌人见只有他一人,就想活捉他,从他口中了解解放军的行动方案。就在几个敌人刚刚围上来的时候,他沉着地点燃了导火索,勇敢地双手举起炸药包,双眼怒视着敌人,摆出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架势。看到这一举动,敌人吓得四处逃散,柳运良抓住战机把炸药包塞入了碉堡内。随着一声巨响,碉堡的碎块腾空而起,为我军扫清了前进的道路。
1948年4月,在解放潍县县城时,柳运良所在的侦察排担任突击队。他带领着全排战士,连续6次爆破,6战6捷。在爆破最后一个碉堡时,因为这个碉堡是敌人的重点防御工事,我军伤亡较重。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在阵地上倒下,他自告奋勇要去炸掉这个难啃的“硬骨头”。
当时天正下着大雨,他借着雨幕的掩护冲到敌人碉堡下,把炸药包放在碉堡下,就麻利地去点燃导火索。意外发生了!因为导火索被大雨淋过受潮,根本点不着。看着敌人碉堡吐着火舌,我军前进受阻,情急之下,他从腰里掏出手榴弹,拉响手榴弹引爆炸药包,随着火光腾起,碉堡土崩瓦解,柳运良也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解放潍县县城立下了大功,时年28岁。
潍县解放后,华野9纵队党委授予他“爆破英雄”称号,并追记一等功。如今村里人说起柳运良来,都会自豪地说:我们村也有“董存瑞”啊!(于建章)
参考书目:《福山村落文化·臧家庄卷》(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