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海上抗战“蛟龙”吴道文

烟海e家 2025-07-22 23:54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完全沦陷。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在营口安东、旅顺、大连等地设立渔业株式会社,用机动船冲进渔场,撕破渔网,赶走渔民抢占渔场。为了打造海上通道,摧垮我们的海上民间力量,日军生出一条毒计:彻底烧毁大型渔船。

  一

  “七七事变”后。

  八月,烟台海域。

  渔民正在下伏钩作业,三艘小汽艇(渔民称“小兔子”)闯进渔民作业区,对正在作业的渔船下了黑手:将缆绳抛到渔船舵杆上,把渔船拖在一起,用缆绳连起来;强硬地把渔民赶到小舢舨上,泼上火油,一焚毁之。

  三伏天天干物燥,木帆船特别是易燃帆篷,一旦点燃便飞速蔓延,顿时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1937年8月,日军在烟台老爷山西、长岛大竹山东,一次烧毁20吨以上渔船54艘,仅长岛县砣矶镇就烧毁大船18艘,子船不计其数。

  当时,长岛县砣矶镇渔民到渤海黄海下伏钩,每船有十六七名渔工,以母船带4只子船分头作业。渔民们干在船上吃住在船上,两个月也不能回岸。天气热、劳作苦,渔工作业时大多赤身裸体,脊梁经常被晒爆了皮。因为活苦活累,劳资分红可以按“劳七船三”计。

  那时,渔民收入主要靠春天打风网,分红按“劳五船五”计。一旦春天歉收,渔民就要靠下伏钩补贴收入,因此,再苦再累,他们也要来挣这份养家糊口的钱。

图片

  二

  这时,有的子船还在外面作业,看情况不妙,不敢回母船。

  吴道文是船老大,看着船工都被赶到舢板上,他忽然想起后铺里(后铺是渔民在船上的卧室,重要东西一般都放在后铺)有件重要物品,便想回去取。鬼子将枪横过来,挡着不让他转身。渔民耿直,性子急,说话声音高,吴道文刚张口争辩几句,一个鬼子兵挥起枪,用枪托子狠狠地朝他的胸脯砸来,把他打倒在小舢板上。

  这一狠砸,吴道文的胸脯皮开肉绽,绽开了一条口子,血流如注。伙计们大多赤着身,手头没有任何东西,慌得六神无主。慌乱中,大家掰开两个馒头,捂在他的伤口上。几个穿衣服的渔工赶忙把小褂脱下来,为他拦腰包扎起来。

  伤口刚包扎好,吴道文情绪激奋,奋力挣扎着要跳下水潜回去,杀死几个小鬼子以解心头之恨。

  吴道文16岁即出海闯荡,身强力壮,练过功夫,因精明多谋,20岁便当上大船长。他若放开手脚,三拳两脚即可将三五个敌人打下海。可眼下,周边都是敌人,打死这三个,会引来更多。伙计们齐齐摁住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时赤手空拳游回去,身单力薄怎能对付了真枪实弹的一群鬼子?再说你身上有伤,伤口不能见水。”

  吴道文虽然被安抚住了,但渔工们心如刀绞:眼睁睁地看着养家糊口的大船变成了灰烬,大家哭泣不止。农民靠地,渔民靠船,孤岛渔家一旦失去了船,怎么活下去呢?老婆孩子都在家等着咱们拿份子钱回去,这两手空空,日子还怎么过呀?

  16个人挤在一只小舢板上,几乎把船压沉了。幸好三伏天没有风浪,渔工们战战兢兢地,选最近的路回返。七个小时,小舢板才驶到蓬莱县山后村。卸下去一半渔工,余者接着往砣矶岛奔。从船上下来的渔工步行赶到蓬莱水城,寻找去砣矶岛的船,跟着他们一起回乡。

  三

  这18条大帆船上共有300多人,其中有20多位船主,其他的都是靠打渔养家的渔工。他们伏钩的收入没有了,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只能靠着吃山海菜炖豆饼汤艰难过日子。

  那时渔村没有医院,多重的病,多大的伤口,只能死挨硬扛。幸好吴道文自愈力强,回家之后用土方土药养了三个月,伤口才痊愈。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杀鬼子报仇雪恨。翌年,一过春节,他便偷偷跑到蓬莱,参加了八路军的武工队。

  当年,蓬莱县已是半解放区,有“小延安“的誉称。栾家口是渔港,春季海市,吴道文到栾家口卖鱼时,曾与武工队打过交道。

  吴道文抗日决心坚毅,胆子大又懂海上航船,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即成长为中队长,在蓬莱城西北沟一带开展对敌斗争。他带领队伍多次袭击日军炮楼和伪军队部,烧毁布厂,大长民众抗日志气。

  1938年秋,吴道文潜回砣矶岛开展扩军工作,在大口村经营“大昌隆”杂货店,以做生意为掩护开展抗日活动,揭露日寇烧杀抢掠的罪行,号召渔民不当亡国奴。先后有30多名青年在他的影响下参军去解放区。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发动渔民打击“国际船”,打回的粮食接济贫苦渔民,多的一次接济300多公斤。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东北组建了东亚株式会社,疯狂砍伐森林,打造大批粗放型、载重一百至二百吨的大帆船,也称“大个”或“国际船”。他们利用这些船,装满煤、矿石、木材、粮食等运回日本,整船沉于港口,作为战略储备。

  大连、安东等港口,长年有劳工在这些船上装货和驾船。每船派三、四名伤残、不能上战场的日军伤兵押运。最初,劳工们不知道自己是有去无回的,都安分操作。后来,得知自己要当劳工,在航行中,他们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杀死日本兵,将船驶向烟台、威海一带沿海。一旦被日军海上巡逻艇抓获,无一生还。

  早期,这种船安装着发动机,属机帆船,渔民们一般不会打。后来,渔民为什么打国际船?是为生活所逼。

  长岛历来吃“海粮”,到东北卖鱼,然后买回粮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东北实行配给制,抓到卖粮食的一律处死。换不回粮食,渔民的生活悲惨到了极点,“海菜炖豆饼汤”的时代,长岛渔民人口锐减了40%。

  逼上梁山,渔民们只得冒险打国际船。打国际船最理想的是碰上发生故障的船,最好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雾霾天。消灭押运国际船的日本鬼子,一般有两个身强力壮、有胆量、手脚麻利的勇士即可。

  四

  老党员王国山就遇到过这样一次机会。一天,他们去放流网打鱼。虽然鲜鱼是美味佳肴,但家里、船上都已无粮米下锅,多日吃不上粮米,再鲜的鱼也味同嚼蜡。船员都嘀咕:“人家都能打只‘大个’,弄到粮食,咱也试试?”

  说话间,前面出现一只“大个”,竟主动和他们打起了招呼。原来,“大个”被轮船撞了,前面被撞了个洞,航行时直往船舱里灌水,正在等待日军巡逻艇拉回去。“大个”的水柜被撞漏了,船上没有水吃了,与渔工们商量能否换点水。

  船长一听喜出望外,忙给大副使了个眼色,问:“换点粮食可以吧?”“可以。”他俩一想,“换”不解渴啊,一不做二不休,抢!

  大副找出米袋子,又装了两桶水,指派了两名身强力壮的船工去换。这两人腰里别着剁鱼刀,一个鲅鱼蹿高跃上了“大个”。大副率先与打招呼的劳工耳语:“有几个鬼子?”对方噘噘嘴:“两个。前面有一个,另一个在舱里休息。”大副当机立断,一个鹞子翻身,蹿到日本兵的身边,两刀下去,小鬼子未哼一声就完蛋了。另外两人下到舱里,把另一个鬼子也解决了。大副朗声对劳工说:“你们解放了!扒一些粮食给我们,你们快往解放区去吧,别到日本人那里去送死啦……”

  老渔民吴玉高,放流网打了半船鲐鱼,正在考虑去何处卖鱼,发现前方有条“大个”。船上两舷六支橹并驾,还是如老牛拉车。

  老大与船上管甲板的三副一合计,选了四名身手不凡的棒小伙,装了两大筐鲜鱼,把鱼刀插在筐边,又把筐系加长。靠近二十米左右时,见两个日本兵手提三八大盖,警觉地问:“干什么的?”

  三副发现,这两个日本兵一个腿有点瘸,一个眼睛被打瞎了一只,心中暗自高兴。不仅觉得这俩家伙好对付,更主要他亮出来了。最怕他们混在劳工中或者匿于船舱里。于是忙靠前回答:“太君,鲜鱼大大的!”说时迟那时快,四个人,两人一筐,抓紧筐系一跃登上了“大个”,鬼子好奇地弯腰看鱼,两把鱼刀已经刺进了他的喉咙。

  三副随即大声喊道:“鲜鱼你们尽管吃,我们是为粮食而来的,你们也要自谋出路,各奔前程吧!”接着一面向渔船上卸粮食,一面又将“大吊子旗”升到枪尖上,让周边的渔船也来抢粮。

  五

  最惊险、最轰动也是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打“关东五号”。“关东五号”是巡逻艇,专业监督、护送、保护国际船的运输安全。艇上全副武装,高度戒备。吴道文发现,每逢巡逻任务完成后,这艘船便泊在砣矶岛渔港外休息。

  吴道文联系在西海海上武工队的吴道金,计划拔除这颗毒牙。

  西海海上武工队来了四个人,吴道文选拔了二人配合行动。经仔细观察,这条船虽较小,但甲板上的设备却不一般,机枪、小炮皆有。

  队长吴道金摸清情况后,带着六名战士、摇着一只小舢板驶向敌船。此时正值晌午,暖洋洋的太阳照着海面,涌动的海浪折射出刺眼的光芒。战士们轻轻靠上去。敌船树着6根作伪装用的粗大桅杆,舱里的机器已经熄火。

  吴道金顺着锚缆第一个攀上了敌船。他放下绳索将五个人拉了上去。船上的敌人正在午休,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日军控制的海域会遭到“土八路”的袭击。在手榴弹震耳的轰响之后,六个人分头冲向舵楼,将企图顽抗的大副和司舵击毙,迫使27名日伪军投降。

  这一仗打得干净利索,前后仅用了十多分钟,缴获长短枪25支(其中歪把机枪一挺),子弹千发,粮食20多吨,还有其他物资。粮食就地分给了贫苦渔民。吴道金一行将艇和俘虏押送到西海军分区。

  吴道文像一条蛟龙,在砣矶岛有声有色地战斗了三年。1942年6月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坚守党的秘密,1942年7月15日被敌人杀害。(马永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