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诉”办小案 | 40度!9小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执行战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07-22 10:23

  李某某:“王法官,我找到被执行人的车了!”

  7月11日早上7:22,莱州法院执恢二队团队长接到申请人李某某打来的电话,在某小区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但随时有被转移可能。

  陷入僵局的案件突然有了转机,承办法官和团队成员激动不已,他们决定当即出发赶赴该小区。

  一波三折

  执行之路困难重重

  事情还要从2023年说起,由于长期拖欠货款,莱州某石材公司将某园林公司诉至法院,经过调解,约定某园林公司应于2024年6月底前还清各类欠款。

  调解协议生效后,某园林公司逾期未履行还款义务,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第一次执行过程中,通过线上查控扣划了部分欠款。但由于公司账户没有更多资金可供执行,唯一被查封的车辆也不见踪影,剩余欠款一直未能执行到位。

  今年春天,莱州某石材公司申请了第二次执行。

  到达现场后,执行干警顺利在小区车库内发现了目标车辆,多次拨打被执行人张某某电话无人接听,承办法官果断决定依法强制拖车。

  “这是业主的车,你们凭什么拖走!”装车过程中,几名物业人员突然出现,将执行干警团团围住。

  “这辆车已经被法院查封,现在依法予以扣押,请你们配合,不要妨碍执行。”

  面对承办法官出示的裁定书和工作证,物业人员依旧半信半疑,选择了报警处理。在当地民警的帮助下,拖车才顺利驶出小区。

  “快来人,他们要跑了!”

  “这车你们不能扣走,谁来都没用!”

  让执行干警始料不及的是,两名案外人早就在小区门口“蹲守”,看到涉案车辆要被拖走,二人挥舞着手臂拦在了警车前。

  面对承办法官的释法说理,自称园林公司员工的丁某某和王某某厉声拒绝配合,还有十几名闻讯赶来的工人正在聚集,一场激烈的对抗一触即发,执行行动再一次陷入僵局。

  柳暗花明

  抽丝剥茧巧破局

  “法官,车可不能拖走啊,俺们的工资全指望这辆车了。”农民工老钱攥着皱巴巴的欠条,焦虑又不安地对承办法官说。

  原来,某园林公司长期不给工人发放工资,涉案车辆被当地法院轮候查封。

  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需要维护,工人的工资也要想办法保障。

  中午12:00,当天中午气温将近40度,顾不上被汗水湿透的衣衫,承办法官在路边给工人们算起了“法律账”。

  作为首封法院,对涉案车辆具有优先处置权。但剩余欠款金额较少,如果大家能提供线索找到被执行人,其履行还款义务后,车辆就可以留给轮候查封法院用于清偿工人工资。

  承办法官的安抚下,工人们的情绪逐渐冷静下来。但张某某消失已久,工人们也没有确切线索。

  正当陷入僵持时,承办法官发现最早出现的丁某某两人眼神闪躲,在人群背后不知商量着什么。根据他多年的办案经验,丁某某二人的穿着表现,并不像被拖欠工资的民工。

  如果这场“围堵”的背后另有隐情,那么能否从他们入手,间接和张某某取得联系?

  承办法官假装要马上将涉案车辆拖走,丁某某二人见状果然慌了神,在打完一个电话后,提出替张某某归还欠款。

  下午4:00,丁某某将所有欠款汇入法院账户,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执行,在9个多小时后,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早晨中午都没吃饭,谁的肚子抗议了。”回程路上,干警们看着饥肠辘辘、满头大汗的彼此相视而笑。这一刻,司法的温度,借由每一件被汗水浸透的制服传递开来。

  编审:李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