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开发区法院打造自贸司法“烟台标杆”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07-09 10:24

  近日,《人民法治》以“烟台法院多元创新探索图谱”系列报道的形式,集中报道烟台法院在特色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司法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自贸司法、海洋和海岛生态司法保护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效。

  今日,推出系列报道之四——《烟台开发区法院打造自贸司法“烟台标杆”》。

  《人民法治》| “烟台法院多元创新探索图谱”系列报道之四

  烟台开发区法院打造自贸司法“烟台标杆”

  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司法护航的先行者,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立足“功能区法院”定位,根据自贸区企业跨境贸易活跃、新型业态集聚的特点,以“全链条响应、全周期护航”为目标,掀起法律服务精准触达、审判机制靶向创新、执行攻坚联动高效的全域法治浪潮。

  端口前移:主动服务构建自贸法治“最优接口”

  “在企业遇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是开发区法院主动联系银行和我们达成调解意见,帮助我们度过经营寒冬。”烟台市某新能源公司负责人张总在回访中感慨,“我们真的非常感谢开发区法院在关键时刻给予的专业支持!”

  2024年8月19日,某银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将某新能源企业诉至开发区法院,金融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李亚丽在梳理案情时发现,该企业系开发区经营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经了解,借款企业需提供担保并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亲属对该笔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如判决处理,企业不仅要承担罚息及复利导致借贷成本进一步增加,更会加速借款到期,让企业面临更大的困难。本着让企业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速裁团队迅速提前介入案件。

  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调解员李亚丽在法官王辉的指导下耐心调解,最终促进银行与企业达成一致意见:在充分保障银行担保权利的前提下,企业将拖欠的本息分12期向银行偿还。

  这一案例只是开发区法院坚持端口前移、主动化解涉自贸区纠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开发区法院围绕贯彻“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持续做大做强法院多元解纷基本盘。依托现代化、立体化诉讼服务中心,打破庭审空间限制,满足中外当事人诉讼需求。出台《员额法官联系服务企业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助企暖企”工程12条意见》等制度,整合形成法院服务企业发展“护、助、联、保”一揽子工作思路——由员额法官对接113家重点企业,由普通干警划片分包1022家市场主体,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我们尤其注重调解在解决矛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对接外部调解力量。一方面引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律师调解中心等行业调解组织对口化解企业类纠纷,自贸区金融业调解委员会入驻法院金融调解室以来,累计调解1200多起案件;另一方面联系镇街物业办公室、妇联等行政力量化解民生类纠纷,年均化解纠纷2500余件。相信未来在解纷方面会发挥更大力量。”开发区法院专职审委会委员董好东信心满满地说。

  精准赋能:专业审判打造自贸法治“烟台标杆”

  “这份判决书的分量远超它的纸面金额!”在开发区法院第一法庭里,上海某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拿到判决后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这次的著作权侵权纠纷,虽然标的不大,还不到三万元,但某商品商店用我们的美术作品生产三无产品,这会对我们的艺术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还好这么快就解决了。”

  这是法官王爱云审理的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她在了解案情后开庭审理,发现某商品商店销售的卡通摆件与上海某网络科技公司设计的美术作品在色彩搭配、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上重合度高,应认定两者构成实质相似,构成侵权。法院及时依法判决,防止了损失扩大,同时也对侵权人起到了严重的警示作用。

  开发区法院自2022年5月获批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专人办专案更专业。开发区法院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审判法庭,集合开发区知识产权中心、检察院检察办公室、公安分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烟台仲裁委开发区分会、人民调解工作室等多方力量,初步形成联动保护区域创新创造的工作格局,累计受理涉知识产权类案件300余件,擦亮了开发区知识产权保护名片。

  不止在知识产权领域,开发区法院根据辖区特点,全力实施涉自贸区案件精品审判工程:成立涉自贸区主体案件专门合议庭,选任9名具有各类商事活动从业背景人员作为专门人民陪审员;通过专业法官会议集中统一研究处理重大案件,涉外案件则一般由院庭长担任审判长,高站位妥善处理。

  新加坡籍陈某某拖欠薪资案因合理处结,得到新加坡领事的感谢和辖区党委表扬。起因是陈某某在烟台开发区投资经营酒店,因拖欠货款和员工工资产生纠纷并遭遇围堵,情况较为严重,新加坡领事也到场参与处置。获知该情况后,开发区法院紧急启动司法程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15件案件得以及时审结。

  5月8日,开发区法院又出“大招”——自贸区法庭正式揭牌,主审涉知识产权、涉外、涉金融案件。通过构建“多元调解+专业审判”的联动解纷体系和“服务温度+解纷速度+裁判精度”三维助企模型,实现从个案审理到产业护航的效能跃升。

  在长期服务贸易发展的历程中,开发区法院关注到企业对于效率的需求,充分发挥商事速裁团队“尖刀”作用,坚持快审快办,平均办案周期压缩至15天。审理的2起涉自贸区案件入选2024年涉山东自贸试验区典型案例,并被收录入《山东法院服务保障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白皮书(2019-2024)》;与开发区自贸局合作完成《涉“一带一路”主体案件全链条司法护航模式》,作为制度创新上报省自贸办,入选山东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法治护航成效显著。

  尤其针对全区金融机构集中的特点,开发区法院出台多个文件,召开服务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重点行业“需求清单”变成法院“行动清单”,搭建金融解纷“诉前调解、民事速裁、刑事打击”三位一体模式,发挥金融审判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作用。先后审结孔某集资诈骗、某投资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多起重大金融犯罪案件,涉案金额1.3亿元,维护了辖区安全稳定。

  执行攻坚:刚柔并济激活自贸法治“复苏引擎”

  强化破产审判,是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司法保障,“执破融合”则是助力危困企业蝶变重生的破局关键。

  行胜于言,开发区法院以实际行动转动“执破融合”这把“金钥匙”。在某食品公司破产一案中,开发区法院在府院联动支持下,妥善安置职工278人,盘活土地4万平方米;某服装公司破产案件中,妥善安置职工473人,为职工发放工资、补缴保险近1500万元,有效保障了区域社会经济平稳运行。

  作为全省“执破融合”工作培育点法院,开发区法院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支持,出台《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等制度,制定相关文件,通过执行和破产的程序融合,强化“以破促执”“以执助破”,更好地实现市场主体“挽救”和涉企案件“出清”,推动沉淀资源再应用和再招商。

  与此同时,开发区法院紧盯“执行难”这个群众最大“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常态化开展涉民生、金融、中小微企业以及不动产腾退等专项执行行动,“春雷、飓风、秋收、暖冬”四季攻势的震慑力和影响力持续高涨。

  “被冻结的钱还能飞?真是奇怪了。”开发区法院翟汉涛执行团队依法向被执行人的债务人葫芦岛市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送达执行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冻结被执行人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结工程款100万元后,执行干警发现该款项不翼而飞。

  为一查究竟,执行干警翟汉涛先后两次到葫芦岛市查账,并追踪到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继续追查,最终锁定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通过其名下银行账户将33万元支付至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

  根据法律规定,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到期债权将受到处罚。接到罚款决定书后,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法院支付了被执行人某建设有限公司未结工程款139万元,该执行案件全部案款顺利执结。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开发区法院狠抓执行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和强制性“三化一性”建设,出台《改进执行工作实施意见》,修订《执行繁简分流实施办法》,构建“快执+精执”团队分工协作模式。引入蓝海公证处,由公证员全程参与执行,部分案件由公证员参加电话终本约谈,增强司法公信力。针对涉企执行时间长、成本大等问题,规范简化速执团队工作流程,近五年累计执结案件1万余件,到位金额31.4亿元,真正将判决书上的胜诉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

  下一步,开发区法院将以推进自贸区法庭建设为抓手,全力趟出自贸语境下法院司法保障的业达路径、争创自贸生态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烟台样板、打造自贸开放格局下联动多元解纷的法治名片,让法治成为要素流通的“高速路”,让司法成为自贸发展的“催化酶”。

  编审:李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