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人好客,由来已久。1861年开埠后,民间传统习俗和商贸迎来送往的需求叠加,宴会之风甚盛,包括家事宴、亲友宴、生意宴、犒赏宴和节令宴等若干类型。但老烟台民间的宴会绝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而是每一个环节都特别讲究,充分体现了地域条件下民众的文明素质和域内的文化底蕴。

一
三日为请,两日为叫,当日为提(di)留——这是请宾客出席宴会的讲究。
老烟台请宾客出席宴会统称请客,根据宴会主题,确定设宴时间、宴会地点和邀请的宾客,一般安排在中午或晚上。俗话说“宴席好设,客人难请”。设宴人不是什么时候请人出席宴会都行,多是提前通知,一般会在三天以上,大型主题宴会例如婚宴,会在半月甚至一月以前。传统做法是上门通知,后来电话亦可,万不能让人捎话。隆重活动要送请柬,中途还要温馨提醒。
功名宴、开张宴、乔迁宴、寿宴、洗泥(接风洗尘)宴、亲友团聚宴等,也会在若干日前通知。提前通知是对宾客的尊重,以便宾客收到通知和请柬后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与其他宴会和事项冲突。大型主题宴会不提前若干日通知,而是宴会前一天通知,那么客人可能会因时间冲突或其他原因婉言谢绝出席。所以,民间习惯称这种请客为叫,即叫亲友参加宴会。叫,一般是双方关系密切的,提前一天叫无不尊重、不礼貌可言。也有人闲暇时突发请客的冲动,当日随意喊几个人来一聚,“提留”的人是挚友,是“铁哥们”,被“提留”的人只要有时间必来聚会,哪怕是提前一小时。
二
送亲大客坐首席——这是婚宴座位安排的讲究。
老烟台不同主题的宴会,坐首桌首席的安排不同,一般根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年龄等安排桌次和席位,原则上年长辈大、地位高的在前桌、上位,具体座位视餐厅和餐桌而异。
普通家庭在炕上用小饭桌,炕头和对面坐宾客,陪客站在地上。厅堂八仙桌8人席,两面坐宾客,正背面是陪客。厅堂圆桌10人席,主副陪正中对面坐,主陪右为首宾、左为次宾,副陪右为三宾、左为四宾,其他客人灵活安排。
婚宴由于桌席数量多,座位安排尤为讲究。婚礼这天,新娘的哥哥或叔叔二人作为女喜主的代表,把新娘送到新郎家,其使命是光荣的,是男喜主婚礼宴会中至高无上的贵宾。所以,男喜主要把送亲大客安排在众多桌席的第一桌,按二人的年龄大小分别坐首席和次席,请社会名流或族中尊长作陪。
如果送亲大客是叔叔领孙子,可坐同一桌,叔叔首席,孙子次席。叔叔领侄子,要分两桌坐,叔叔坐首桌首席,侄子则坐在次桌首席,这叫“父(辈)子(辈)不同席”。
另外,婚宴新娘桌排在第二桌,新娘坐首席;新郎的舅舅安排在第三桌首席,舅舅多的按年龄顺序安排座位。婚后新娘归宁,老烟台俗称“拜三”和“站九”。新娘要携夫婿一同前往,新女婿婚后初次登门,岳父母要设宴款待,新女婿当之无愧地坐首席。
三
每席必有鱼,没有海参不成大席——这是宴会标准设置的讲究。
烟台靠海,海产品极为丰富,所以民间宴会就有了“每席必有鱼(鲜鱼),无鱼不成席”“宁可席无肉,不可席无鱼”的规矩。老烟台的宴会设置有大小之分。所谓大宴,即隆重地设宴请客,应邀出席的宾客层次较高,多为社会名流、家族长辈、生意上的贵宾等。所谓小宴,一般是亲朋好友的聚会。“两宴”的根本区别在于海参菜肴,“没有海参不成大席”(高档燕翅席除外)。这是由海参菜肴在烟台风味鲁菜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烟台海域生产的刺参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中华食材中的“上八珍”之一,葱烧海参是烟台风味鲁菜第一名菜。
宴会的设置包括菜肴、点心和主食几部分,具体标准有所区别,但格局不变。近现代的宴会标准通常为“十大碗”“半桌头”“四一六”“四二八”“十菜一汤”等。
头菜上硬菜(大件),甜菜压轴子——这是宴会上菜顺序的讲究。
老烟台宴会特别强调上菜的顺序,不是烹调工艺简单的菜先做,做好了就上桌,或者什么菜做好了上什么。基本顺序是先冷荤后热炒,席首和席尾上汤;先荤后素,先高档后一般;先甜后咸。
以喜宴“四二八”席为例,席首一般摆放沙琪玛、蜜三刀、饭饼、江米条等4盘或6盘糕点,也有用京式和苏式糕点的,俗称“压桌面”,用茶水送食。其目的是让宾客先垫补一下,喝酒不伤胃不易醉,为宴会拉开序幕作准备。4款冷荤上来,撤掉点心,酒盅斟满美酒,拉开宴会序幕,气氛顿时浓烈起来。8款热炒分两组上完,两款大件设在热炒之首和席末,使宴会出现两个高潮。
四
第一个高潮随着热气缥缈、鲜香萦绕的全家福大件端上来,紧随其后是喜主为宾客敬酒。鲜美的全家福大件和醇香的美酒,伴随着主人的敬意,注入宾客心田,食欲酒欲顿生高潮。
第一组热炒先上4款,头道菜是葱烧海参,其余可安排其他海鲜和肉类菜肴。第二组热炒上来之前先上面食点心,俗称“起饼子”,起到承上启下、充实胃肠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第二组热炒末菜是甜菜,一般为糖醋黄花鱼或拔丝山药,上席前一般要“撤桌”,即换掉已使用的餐具,换上新的餐具,以保障菜肴味道纯净。此时,主副陪频频举杯,宾客相互敬酒,宴会达到第二个高潮。第二款大件冰糖银耳上席,无声地宣告宴会菜肴上齐,让宾客甜甜蜜蜜,留下美好记忆。
无鳞鱼不上席,头朝北肚朝客——这是宴会对菜肴的要求和吃法的讲究。首先,上席鱼种强调规范。通常讲究整鱼上席的是清蒸五柳加吉鱼、清蒸鲞鱼、糖醋黄花鱼等,无鳞鱼和形象不好的鱼包括带鱼、鲅鱼、鲐鱼、鳝鱼、鳕鱼、红头鱼等,不能作为整鱼上席,民间视为对宾客不敬。但是,有些鱼可经过精加工上席。例如用鲅鱼做烧熘鱼条、红烧瓦块鱼、雪花鱼丸汤,鳕鱼用来香煎鳕鱼段,红头鱼米用来做面卤等等,是宴会上精美得体的菜肴。其次,规范鱼的放置。“头朝北肚朝客”,指的是鱼头和鱼肚的放置方向,加吉鱼、鲞鱼和黄花鱼等鱼的最佳部位是鱼肚,软糯味美,好客的烟台人要把鱼的最佳部位呈献给贵宾。按照传统八仙桌坐席的座位,鱼头朝北正好鱼肚朝向首席贵宾,便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传承至今。
烟台风味鲁菜讲究造型美观,清蒸比目鱼上席须白面(背面)朝上,如果黑面(正面)朝上,民间称其为“鳖鱼”,不吉利。主食也有讲究,丧事答谢宴吃大米干饭和光头饽饽;各种宴会都不吃馄饨——不能让客人“滚蛋”!
客不翻鱼——这是宾客就餐仪态的讲究。渔民驾船出海作业,忌讳“翻”字,翻鱼等于翻船,所以老烟台宴会上宾客不能翻鱼。再者,宾客翻鱼让人感觉粗俗、贪吃,缺乏教养和不自信。吃鱼忌讳挑鱼眼,如果宾客挑了鱼眼,就是对主人的招待不满意而“挑眼”,宴会将不欢而散。
五
以诚相待,宾主互敬,老烟台人向来注重宴会期间宾主之间以诚相待,以礼相待。设宴者首先提前半小时至少20分钟到设宴饭店等待客人,喜宴喜主还要在酒店门口迎接客人。宴会结束后,主人主动将客人送到门口,特殊情况送客到家。其次,宴会每一桌都会让德高望重的人士担任主副陪,主副陪受主人的委托,负责引领宾客入座,介绍陌生宾客给众客人,把握宴会基调,控制宴会时间和节奏,招待宾客喝好、吃好。
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贵宾进行,斟茶、斟酒、吃菜、吃饭先从第一贵宾开始。“满酒浅茶”,饮酒主陪先端酒杯致祝酒词,大家共同举杯,饮酒多少“主随客便”。敬酒讲究三巡:一巡是主陪,二巡是副陪,三巡是宾客。酒过三巡场面气氛融洽,大家可随意出题敬酒。宴会即将结束时,首席贵宾不放下筷子,主人是不能提前放下筷子的,因为那样做有催客结束宴会的意思。(史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