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法治》以“烟台法院多元创新探索图谱”系列报道的形式,集中报道烟台法院在特色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司法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自贸司法、海洋和海岛生态司法保护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效。
今日,推出系列报道之二——《莱山法院的“不可能”成绩单》。

《人民法治》| “烟台法院多元创新探索图谱”系列报道之二
莱山法院的“不可能”成绩单
在黄海之滨的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一场以“诉调机制革新、执行模式再造、人才梯队重构”为主轴的司法变革正迸发澎湃动能。莱山区人民法院紧扣新时代司法效能提升命题,以系统性思维构建“三维联动”改革矩阵,以“莱山经验”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法润梧桐”织就全域解纷“智慧网”
“这起‘电子眼’引发的邻里风波,就是‘法润梧桐’上线后应用的典型案例。”莱山经济开发区诉调对接工作站站长郑宏伟指着手机上的工单记录介绍。
4月11日,莱山经济开发区调解站接到诉调对接中心转办的工单。郑宏伟致电当事人时,敏锐捕捉到对方语气中的犹疑:“就像中医问诊,线上工单也能听出矛盾的弦外之音。”经远程沟通,争议焦点浮出水面——可视门铃监控可能拍摄到对门室内景象。
“装个磁吸门帘,既保证安全又不越界。”郑宏伟的建议让当事人豁然开朗。当天下午三点,业主发来安装门帘的照片,银色帘幕在监控镜头前交织出法治与人情的融合图景。全程无需见面笔录,仅凭三段电话录音便完成司法确认。“‘法润梧桐’小程序,就是老百姓身边的‘法律管家’。”当事人连连称赞。
这起通过小程序提交的“可视门铃监控纠纷”工单,如一片飘落的梧桐叶,精准嵌入基层治理脉络。近年来,为落实“把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莱山法院打出解纷“组合拳”:
“一站式”打造服务平台:研发“法润梧桐”小程序,设立“我要咨询”“我要调解”等七大板块,实现手机端在线提交诉求工单;研发数字治理平台,集中研判处理群众诉求,健全“一单四办”和“双督办”工单交办机制,打造双线解纷模式。
“清单式”理顺解纷流程:设立“法润梧桐”诉调对接指挥中心,对群众诉求分流处置。法律咨询类工单由指挥中心直接答复;纠纷类工单分流至诉调对接工作站、人民法庭或转交镇街、行业协会调解组织,实行闭环管理;涉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工单,同步交由住建、金融、商会等监管部门协力帮办,实现司法与行政解纷资源融合。
“多点式”拓宽服务渠道:构建“心、站、点、室”协调机制,设立诉调对接指挥中心、街道设立工作站、片区巡回点、村(社区)工作室,形成“四点连片”服务网络,联动法院、街道办、法律顾问等多方力量化解矛盾。
莱山区法院以“法润梧桐”多元解纷机制为根脉,延伸解纷触角,让“家长里短”化为和谐公约,“剑拔弩张”蜕变为握手言和,实现“矛盾不越枝头,春风自栖叶间”。

“391”模式构建执行攻坚“快车道”
“法官,我不是不想给钱,是真的心力憔悴。”初春清晨,莱山区法院调解工作室内传来啜泣声。戴口罩的清瘦女子王某站在墙角,眼角满是疲惫。
速执团队调解员初善本察觉王某眼神中的哀愁,一边安抚情绪一边了解案情:王某与丈夫张某离婚后,女儿抚养权归前夫,她每半年支付抚养费9000元。后因手部受伤转岗,收入骤降,经法院判决抚养费变更为7000元,但她迟迟未支付。
初善本分析,案件标的不高,王某有稳定工作,具备偿还能力,其拒付更多是情感创伤下的心结未解。他于法告知不履行后果,于情劝导“不能因矛盾波及孩子”。经长时间劝解,王某答应一次性支付拖欠费用。“强制冻结账户会加剧心理危机,要倾听当事人内心的呼救。”初善本说。该案最终以王某自动履行结案,司法温度融化了情感坚冰。
速执案件主打快调快解,而快执团队和精执团队则专攻“硬骨头”。不久前,唐茂群精执团队在院领导部署下,与牟平区法院执行局配合,前往牟平区武宁镇某村依法拘留被执行人王某。
“他认定名下无财产,法院就拿他没办法。”唐茂群介绍,王某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也未申报财产,上演“躲、拖、赖”三字诀。多次查控均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案件陷入僵局。但法官未放弃,经走访研判,认定王某具有履行能力,决定会同牟平区法院实施拘留。王某被带到法院后仍存侥幸,直到体检时才认清现实,联系家属一次性还清欠款。
案件高效办理得益于莱山区法院“391”执行机制改革,即“三类九步一集中”:将执行案件分为速执、快执和精执三类;选取查控核验、送达核验、二次查控等9个关键节点,通过填制红黄蓝可视化表格呈现流程;建立指挥中心事项集约团队,实现“一集中”。

今年以来,莱山区法院在“391”机制基础上探索“执行提速”,构建以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为中枢、以“执行案件全程无纸化办公”和“执行事务性工作集约办理”为保障、以智慧执行为依托的新模式,建立完善执行流程指引,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控案件进展,助力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优化团队锻造专业人才“生力军”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在莱山法院“卓越司法”改革深水区,“青蓝接力”正上演。五四青年节前夕,三十余名青年干警围坐座谈,讨论声与黄海潮声交响,迸发着春笋破土般的生机。
全院最年轻法官曲雅琳分享梳理案卷的“三步工作法”:“庭前解剖式阅卷标注争议焦点,庭审倾听式审理捕捉细节,庭后沉浸式说理借助类案检索等工具。”这位“90后”团队长创新“协奏曲工作法”,带领团队月结案从年初17件增至月均35件。“改革给了我成长的脚手架,现在要为后来者搭桥。”
“改革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交响乐的合奏。”立案庭丁晶如此形容团队关系。书记员栾圣林用结果思维化解买卖合同纠纷时,当事人惊叹:“没想到书记员也能当‘和事佬’!”
政治部干警付丽平在改革中完成从“被动落实”到“主动思考”、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攻坚”的转型,文件跨部门流转审批时间压缩55%,效率提高近40%。“司法改革既是审判台的冲锋号,也是后勤线的集结令。”

青年干警的快速成长得益于莱山区法院“三维”创新培养路径:
政治教育,思想淬炼:依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行走的党课”,组织干警赴昆嵛山爱国教育基地、英灵山烈士陵园等开展沉浸式教学,锤炼政治品格。
科学用人,多岗锻炼:将“雏鹰工程”与团队优化结合,建立“导师制+轮岗制”培养模式,选派19名青年干警到立案、审判、执行等关键岗位实践,培养复合人才。
以用促学,实践历练:创新“三会一课+业务实践”融合模式,发挥先锋示范作用,85%的党员干警在疑难案件办理中发挥攻坚作用。
这片法治热土上,青春与改革碰撞的火花,正照亮司法为民的新航程。
下一步,莱山区法院将继续以“三位一体”为改革指引,深耕改革“试验田”,撬动司法动能创新提升,以“莱山经验”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司法智慧。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