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2日上午,由栖霞市吕剧团创排的现代吕剧《岗山魂》于新时代影城首次带妆彩排。该剧以20世纪40年代栖霞官道镇岗山地区的“英雄母亲”吴胜令的故事为原型,通过塑造一个“一门三英烈”英雄家庭的抗战故事,展现胶东人民在民族危难的艰险时刻,守护家园、投身革命,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市吕剧团精心编排、全员参与,烟台著名导演冯宝华,作曲韩日成,编剧张胜云、张潇艺等人倾情加盟、精心指导,赋予了该剧厚重的艺术底蕴。此剧以英雄母亲“吴大娘”一家为核心,串联起一段荡气回肠的悲壮故事。吴大娘的丈夫与长子已为抗日捐躯。长女“山杏”是机智勇敢的地下交通员,二子“郭守全”是八路军独立团营长。当日寇铁蹄肆虐,汉奸横行之际,这个英雄家庭再次面临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胶东烽火 英雄母女直面生死
剧中,“山杏”为传递关乎胶东抗大师生生死存亡的紧急情报,在荒野遭遇汉奸队长“赵天虎”追捕,情急之下智闯坟岗,假扮哭祭脱险。然而,危机并未解除。情报虽由小妹“小翠”冒险送出,山杏却不幸被捕,吴大娘亦遭牵连。面对日军小队长“川美优子”的威逼利诱与汉奸的残酷折磨,山杏铁骨铮铮,十指钉签、烙铁加身亦不屈不挠。吴大娘探监,目睹爱女惨状心如刀绞,母女狱中相拥泣血高歌:“咱穷人骨头缝里藏着种,擦干泪水挺胸膛。今日儿走黄泉路,待来日老娘接你回家乡!”其情其景,催人泪下。

智勇交锋 地雷阵中彰显气节
敌人阴险毒辣,释放吴大娘实为“钓鱼”毒计,企图追踪找到抗大。八路军独立团团长“赵天成”与区委书记“侯文卿”将计就计,定下“引蛇出洞”妙策,在岗山布下天罗地网。岂料日寇突变毒招,竟押解吴大娘、山杏及无辜百姓作为“人肉盾牌”踏雷开路!千钧一发之际,八路军临危应变,启用新研制的“踏板雷”(专炸后面敌人),并成功将信息传递给山杏。山路之上,山杏挽起乡亲臂膀,昂首挺胸,高呼:“让他们尝尝踏板雷的威力!” 最终,地雷轰鸣,日寇授首,汉奸伏诛,抗大学员与乡亲获救。然而,胜利的喜悦尚未散去,为炸毁敌人炮楼,吴大娘的二子郭守全壮烈牺牲的噩耗传来……

忠魂永铸 革命精神光照千秋
战火淬炼忠魂。当最小的儿子“郭守强”亦坚决请缨参军,吴大娘强忍白发人再送黑发人的剜心之痛,将守全留下的平安锁挂于三子颈间,发出掷地有声的呐喊:“我再送三儿上战场,杀尽豺狼收复好河山!”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吴大娘将三儿亲手交给了独立团赵团长。

剧终背景画面呈现,厚重的“岗山魂”石碑屹立在青山之上,苍松之间……完美呼应了剧首画外音:“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岗山英魂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吕剧作为山东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用吕剧来创作、演绎胶东地区发生的革命故事,是对胶东红色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方式。《岗山魂》用吕剧这一本地喜闻乐见又极具地方特色的形式,演本地真人真事,讲述红色故事,不但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更好地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而且提高了吕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推动吕剧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岗山魂》导演冯宝华86岁、作曲韩日成76岁、编剧张胜云63岁,原剧本及素材整理者隋建国是官道镇当地的退休教师,79岁。这些老一辈艺术家和创作者,用他们忘我的投入和付出,为年轻一代展现出了信仰和担当的力量,必将激励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上奋勇争先。
该剧将继续打磨提升,并规划后续演出。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