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高能级科创平台澎湃发展新动能

黄渤海新区 2025-06-25 09:58

  在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中,烟台黄渤海新区将构建多层次、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作为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引擎。通过前瞻性布局产业前沿、系统性谋划平台架构、全方位强化政策与要素支持,新区已成功构筑起一批规模可观、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科技创新平台。

  如今,这些高能级平台正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加速壮大,为新区蓬勃发展注入强劲的源头活水。

  高端平台体系 擎起产业未来

  科创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筋骨与基石。黄渤海新区精准发力,持续搭建高能级创新载体,构建起支撑产业跃升的坚实平台体系。

  新区精心构建的“六大体系”平台网络,精准对接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的战略需求。

  山东省微纳制造创新中心成功晋升为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不仅实现了烟台市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历史性的“零突破”,更标志着新区在微纳制造领域站上了国家战略高度;烟台黄渤海化工安全发展研究院立足国家安全生产战略与区域化工产业实际,精心构建“5中心1基地1园区”综合服务体系,面向全国提供涵盖技术研发、风险评估、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全方位的化工安全技术支撑,筑牢产业发展安全屏障;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聚焦产业共性需求,建成膜应用与工程研究中心、光电显示材料研发测试服务平台等关键公共技术平台,累计实施创新项目33个。组建的烟台光电显示材料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是省内唯一、国内领先的专业第三方半导体显示材料研发测试机构,成功填补了山东液晶面板领域空白。

  “平台聚焦半导体显示材料的研发及在线测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打造集技术研发、测试评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公共服务枢纽,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关键材料瓶颈提供坚实后盾。”平台技术负责人盛科表示。

  整体来看,科创平台肩负着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在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发展引领等方面有“硬核实力”,与新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提速、未来产业落地的发展需求也十分契合,不仅代表着新区科技创新的底气,也擎起了产业创新升级的未来。

  硬核技术驱动 催生发展动能

  在筑牢平台基石的背景下,其核心价值更在于攻坚克难的“硬核”实力。黄渤海新区的科创平台紧密锚定产业重大需求与科技前沿,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京师分子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烟台)建成了国内领先、全省唯一的“光提取分子材料基因组数据库”。针对人工智能(AI)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应用长期面临的数据匮乏、模型外推能力不足等世界性难题,该院成功开发出三项具有颠覆性的核心技术:计算化学辅助的材料数据重整技术(DRCS),有效破解材料数据稀缺瓶颈;理论化学强化的AI模型(AI-TEML),显著提升机器学习的外推和预测能力;基于小样本的材料进化系统,实现了新材料的智能化、自动化迭代研发。这些突破性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烟台显华科技的OLED光提取、电子传输、空穴传输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展现了强大的产业赋能潜力。

  新区科创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将目标锁定在产业发展的痛点与前沿。无论是解决新能源领域的锂电池安全,还是攻克高性能电池铝箔、高端橡胶密封材料等关键技术瓶颈,平台都以突破性成果回应产业期待。

  这些技术突破,正是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技术催生新赛道”的生动体现,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开辟了广阔空间,推动产业在新区加速从蓝图“照进现实”。

  贯通转化链条 释放创新效能

  释放创新澎湃效能,关键在于贯通链条促转化。黄渤海新区科创平台的生命力,正体现在将“实验室”成果高效转化为“应用场”生产力上。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精准对接新区及烟台产业需求,坚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转化”的“两个转化”科研思路,已与创为新能源、中科院海岸带所等携手,联合攻关锂电池热失控预测、海水工程化养殖原水养护等60余项核心技术,有效助力解决20余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作为全省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黄渤海实验室在推动成果转化方面探索出卓有成效的“联合实验室”模式,成效斐然。

  实验室与万华化学实现重大项目合作签约,双方整合实验室在前沿材料领域的科研优势与万华强大的产业化能力,聚焦高性能电池铝箔的高强度与超薄化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目标直指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为我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技术制高点提供关键支撑。同时,实验室与烟台源农机械有限公司签约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瞄准我国工程机械、汽车及电子等领域对高性能橡胶密封材料的迫切需求,着力攻克密封材料与系统在研发、制造及服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项目联合申报、人才双向交流等方式,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黄渤海实验室紧密围绕新材料、绿色化工等核心领域,积极开展产学研深度对接,已累计走访企业230余家,与40余家企业及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合同金额达3500万元,已辐射带动合作企业销售增加值超10亿元。

  通过不断拓展科研“边界”,新区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在科创平台上高效流动、深度融通,塑造了强大的创新策源与成果转化能力。

  黄渤海新区作为烟台市开放发展的龙头,更是全市创新资源的集聚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市领导多次深入调研,要求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创新载体,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区将创新置于发展全局核心,完成系统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政策与要素保障机制,着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面向未来,黄渤海新区将持续聚焦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这一战略支点,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各类创新平台资源共享、深度协作,以日益壮大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引领高水平的创新发展,让澎湃动能源源不断。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