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莱阳市吕格庄镇锚定乡村振兴关键方向,聚焦产业升级、规模经营、数字赋能三大核心,通过创新改革工作思路、引进高新技术、推动智能化应用,全面破解“资源困境”难题,直击“技术落后”痛点,聚力打造农业生产“新质生产力”样板示范区。去年以来,示范区共迎接省市领导现场观摩5批次,玉米规模化种植作业经验做法获省市领导高度肯定。


一是实施“唤醒计划”实现资源高效整合。搭建镇级运营平台,将村庄资源从“一锅粥”变成“一本账”,流转整合吕格庄村及周边村耕地及闲置土地资源,与潍坊君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烟台博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吕格庄村“绿农”合作社,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截至目前,以良种小麦和新品种玉米为主导产业的项目一期用地1000余亩、二期规划用地2000亩,集粮食种植、收储、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基本形成。
二是打造“村企联建”实现乡村共富发展。创新“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共富公司”工作思路,落实“联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托管+收益保底、盈余分红”机制,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村民累计增收100余万元,为企业创造效益50万元以上。
三是推动“接二连三”实现产业融合。依托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资源优势,打造从单一种植向多业态融合的“接二连三”产业融合模式,在种植示范区打造农事景观小品5处,建设种植区、采摘园等农事研学示范区,承载地质公园客流量,丰富“龙樱文旅”内涵,形成“旅游观光+地质科普+农事体验”全链条研学服务体系,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一是引进先进良种夯实生产根基。引进国内先进小麦品种“胜麦711”,亩产达650公斤;引种玉米金博士739、裕丰801、602等先进品种,亩产较此前种植的东单1775、登海605等品种高出5%。
二是抓牢关键环节巩固丰收基础。紧盯“种、管、收”等关键生产环节,用好玉米密植、一喷多促、化控防倒等关键技术,夯实丰收基础。经测算,示范区应用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在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每亩可种植5500株到6000株,预计平均每亩可增产100公斤以上,增加亩均收益200元左右。
三是加快设备更新保障增收前景。完善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示范区的高新技术应用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生产质效。截至目前,已整修农耕道路2000米,硬化道路500米,打井6眼,建设平塘4处,铺设地下灌溉管路2万米,设置滴灌带设备1000亩,新上100伏变压器1处,新增联合收割机等各类设备16台。

一是智能引领打造“新质生产力”。探索基于人工智能(AI)的农业种植管理发展新方向,规划推进高标准农田提质工程,铺设地下灌溉管路等设备30万米,充分运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无人机、监测感知设备等进行生产管理,由智能管理系统精确控制不同种植区域的灌水量、施肥量、施药量,较传统种植方式肥料、药物等物料平均利用率提高约35%,人工成本下降约30%。
二是品牌引领打造“农业新招牌”。将示范区产品纳入“吕农鲜品”品牌建设规划,成立“吕农鲜品”粮食作坊,建设优质有机农产品“黑灯工厂”,结合镇“村播示范区”与“丰圣好物”电商平台合作进行大数据推广助农直播,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有机农产品智慧销售体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运营,年直播销售额达2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