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 · 光山——
在胶东半岛腹地,莱阳市团旺镇东南方向,毗邻五龙河、紧临209省道的光山村,正以文明为画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生机勃勃的新图景。这个拥有980户、3260人的村落,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先后荣获“全国敬老爱老模范村”“省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等殊荣,成为齐鲁大地上乡风文明与产业兴旺同频共振的典范。

生态塑形:从“环境整治”到“美丽升级”
光山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开启乡村现代化“美颜”工程。投资1500万元实施荒山绿化、污水管网建设,栽植树木、整修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整修自来水、安装监控,实现“污水统一处理、垃圾日产日清”,“道路宽而平、监控全覆盖”,昔日荒坡变身“绿色屏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光山村,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破局:从“传统农耕”到“三产融合”
光山村打破“无资源、无区位”瓶颈,以党建引领激活发展动能。
农业提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成16个冬暖式大棚及56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西红柿年产量达5万斤。

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园,新建40亩葡萄园,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来大棚采摘,预计年增收超百万元。

文旅破题。立体开发1300亩荒山,打造集休闲、观光、健身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已初具规模。

二期规划建设28栋徽派别墅,发展“胶东特色民宿”,让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工业强基。村西区200亩工业园引入16家企业,形成石材、食品等产业链,解决80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0万元,为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文明铸魂:从“外在颜值”到“内在气质”
光山村以“文化浸润+实践养成”培育文明乡风。
理论武装接地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创新“课堂授课+现场参观+实地体验”模式,组织开展10个精品课程学习、20余次干部讲党课;每月主题党日“党员上讲台”,用身边事讲好“大道理”,年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余场。

文化活动聚人心。投资建设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组建乐器队、舞蹈队等4支文艺团体,年均举办文艺演出、广场舞大赛等超百场。




打造“美德之光”展示长廊,每年评选“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50余人次,让美德可触可感。
村规民约促自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成立监督小组强化执行,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

民生提质: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足”
光山村以“民生温度”丈量“文明厚度”。
养老惠村,筑牢民生保障。建成养老幸福院,提供日间照料、康养治疗“一站式”服务。每月的25日,村庄75岁以上的老人就会聚集到便民服务大厅来领取村集体出资发放的“老年人生活补助”,每位95岁以上高龄的老人每年可领取1200元的生活补贴。

教育兴村,托举未来希望。翻建光山小学,引入优质师资,让乡村孩子享受城区教育资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文明润村,滋养万家新风。建造廉洁广场、法治公园和榜样公园,周边村庄的村民每到周末都会带着孩子来此玩耍,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学习道德典型。

每年汛期,每当天气预报将下大雨时,村庄的村村响大喇叭就开始广播,提醒村里的年轻人到没有年轻人留守的老人家中看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年久失修、漏雨的老房,村里会无偿进行修缮,确保老人安全,教育引导年轻人尽孝道、爱老敬老。
如今的光山村,产业如筋骨强健,文化似血肉丰满,文明如灵魂灵动。站在新起点,这座胶东村落正以全国文明村创建为契机,继续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让文明之花在五龙河畔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