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微改革】冯格庄街道打造“三冯”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体系数字赋能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梨乡莱阳 2025-05-16 08:43

  莱阳市冯格庄街道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以“冯”访必接畅通诉求渠道、以“冯”矛必调完善化解机制、以“冯”法必普筑牢法治根基,精心打造“冯”事好商量基层治理品牌,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发现在苗头、化解在萌芽、治理在源头,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提供“冯格庄经验”。

  “冯”访必接,以“接”连通民心之路。一是优化服务现场办。健全“重点部门集中常驻、一般部门轮流入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工作模式,整合街道司法所、民政办、派出所、社会事务办公室等11个部门入驻矛调中心,开通综合受理窗口登记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对责任主体明确、能够进行现场调解的,由业务部门当场调解;对职能交叉或模糊的事项,由矛调中心牵头联合调处;对疑难复杂或久拖不决的,采用多部门“集体会商、跟踪督办”等方式推进解决,实现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建立线上线下矛盾纠纷信息同步处理机制,将矛盾纠纷信息同步录入线上一站式矛调平台建立电子档案,确保线上线下融合推进、案件互通,目前已录入受理事件819件、风险隐患事件8件,案件受理满意度达98%。二是党政领衔下沉办。创新建立“主要负责同志公开接访日”机制,每周一、三常态化开展“面对面”接访活动,建立“首接负责、限期办结、跟踪回访”工作闭环,对已办结事项每月开展“回头看”,推动群众诉求“接诉即办、事心双解”。截至目前,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包案化解历史积案5件,累计接待群众74人次,解决土地权属、房屋修缮等民生问题34件。

  “冯”矛必调,以“调”织就和谐之网。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健全街道、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打造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牵头的“1+4+N”专业调解队伍,统筹4个工作区及综治干部、网格员、调解员、警务助理等N支队伍,重点对信访、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舆情、涉诉案件等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推动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23%,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3%。二是成立全市首家“调律警司”四方联调室。创新重大矛盾纠纷四方共治模式,整合街道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派出所成立联合调解室,推动阳正、明颖2个特邀调解工作室入驻联合调解室,建立“街道、村党组织+驻村企业+‘阳正’工作室”调解工作机制,推出“点单式”调解服务,为当事群众提供多元化调解途径。截至目前,通过特色调解模式成功化解疑难矛盾11件,其中2年以上积案3件,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

  “冯”法必普,以“法”夯实治理之基。一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寓教于景”理念,投资20万元打造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建成占地200㎡的“法韵德风”主题广场,设置宪法宣誓台、法治典故长廊、普法体验区等8大功能板块;打造桃源庄村“法治文化墙”示范工程,采用彩绘漫画形式呈现法治典型案例10余个,配套开发“扫码听法”智慧普法平台;在朱家埠村建设法治宣传园地,建立“田间调解亭”、“村规民约议事角”等场景化普法载体,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三大阵地年均开展“模拟法庭”、“法治灯谜会”等主题活动30余场次,8000余名群众受益。二是开展“网格+普法”活动。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三熟”优势,开展“网格连心·法润万家”普法行动,组织20名网格员“敲门送法”3000余次,发放《民法典案例手册》8000余份,覆盖群众1.2万人次,针对性化解土地流转、家庭赡养等高频纠纷139件,调解成功率达93%;依托工业园区开展“网格+企业”协同普法,组织法律顾问进驻企业22家,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专题培训30场,化解劳资纠纷、工伤赔偿等争议67件,惠及职工2000余人,调解成功率达94%。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