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莱阳市委党校破茧“三题” 靶向定位赋能提升激活干部教育培训新动能

梨乡莱阳 2025-05-08 09:51

  近年来,莱阳市委党校聚焦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核心任务,持续革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优质师资队伍、提升教研咨协同水平,有效破解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2024年,《筑基培优 自我驱动 创新学员管理模式 提升学员管理效率》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全省县级党校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破“无的放矢”之题,构建“精准滴灌”课程体系。一是精准规划培训内容。围绕市委核心工作部署,深入剖析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岗位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计划。针对新入职公务员,着重开展意识形态、公文写作等基础能力培训;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开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班;创新弹性学制,为重点岗位干部开设“弹性班”,帮助干部利用空余时间选择合适的课程充电蓄能。去年以来,累计举办新入职公务员初任培训、基层领导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中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等主体班次15期,培训干部2700余人次。二是深度挖掘本土课程。联合市委组织部、各镇街及重点企业,挖掘莱阳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特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乡村振兴、经济产业、本土文化4条精品现场教学线路、18个现场教学点,将党校课堂延伸至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等前沿阵地,形成“红色教育+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本土课程体系。三是推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组织学员赴先进地区开展异地教学,创新“实地观摩+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教学模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依托莱阳乡村振兴赋能中心、中共莱阳县委、莱阳中心县委旧址等现场教学点,组织年轻干部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年轻干部群众意识和实践能力。去年以来,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班、中青班等学员开展现场教学实践活动5次,500余名年轻干部受益。

  破“师资短板”之题,锻造“专兼并蓄”师资队伍。一是不断充实教育教学力量。在线上,运用直播授课等模式,邀请名师讲师围绕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培训,实现国内优质教学资源“云共享”;在线下,邀请领导干部、行业专家、基层骨干走上讲台,围绕产业谋划、招商实践、应急处突等现身说法,构建多元师资团队“本土库”。去年以来,线上邀请省、烟、其他县市区名师6人在线授课,线下邀请5位领导干部、30位行业专家、18位基层骨干参与党校授课。 二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参与本土课程开发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定期举办“理论学习与经典研读”活动,鼓励教师研读经典著作、学习最新政策理论。今年以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研读活动10场次。三是强化教师专业能力。构建教师专业能力“内提+外修”双重提高模式,运用集中学习、集体备课与外出进修相结合的方法,选派优秀教师赴上级党校、高校进修学习,充分汲取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实施“教、研、思”,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前沿理论讲座,广泛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案例,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活力双提升。今年以来,组织教师聆听讲座17期,开展集体备课4次,选派10名教师外出进修。

  破“研用脱节”之题,搭建“三位一体”智库引擎。一是构建多维调研机制。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农村电商发展、民生实事落地等社会热点,建立“领导点题、部门出题、学员反馈、基层调研、集体攻关”工作模式,以推动教研咨一体化进程为载体,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形成“调研-建言-提升”良性循环。二是强化校际协同创新。以市县党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着力搭建“课题共研-场景共建-成果共享”新型智库协作模式,针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联合烟台党校、莱州党校就预制菜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等课题开展调研,预制菜产业发展课题获省委党校立项,现已顺利结项。三是健全成果转化体系。实施“战略研究-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机制,组建4个课题调研组,建立“1+N”科研课题传帮带模式,围绕基层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发展新质生产力、莱阳梨产业发展、数字文旅等内容,联合部门、企业等力量实地调研,根据第一手数据资料撰写调研文章4篇,获烟台市党校系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个。其中,《莱阳梨产业发展》《以网格化管理探求基层社会治理力度与温度的融合》被市委主要领导签批,《莱阳预制菜产业发展》《胶东(莱阳)智慧物流港发展》被省委党校签批。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