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大家谈①丨莱阳市农业农村局:以深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多维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梨乡莱阳 2025-05-07 11:30
  编者按
  改革未有穷期,奋楫会当击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市“11349”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凝聚改革强大合力,积极营造改革浓厚氛围,按照“改革攻坚突破年”活动安排部署,莱阳市委改革办组织开展“改革创新大家谈”活动,开设专栏邀请各镇街部门围绕相关职责领域,谈改革、亮举措、促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本期推出——

以深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多维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莱阳市农业农村局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在新征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近年来,莱阳市农业农村局锚定“树样板、当示范、做标杆”目标,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农业农村领域改革任务落实,争取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县、省数字乡村试点县等试点20余个,姜疃镇探索实践“六心”乡村治理工作法入选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莱阳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党建赋能中心

  一、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抓改革

  培育良种、建设良田、推广良机,夯实增产硬基础。建成首批省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通过国审、省审新品种20个,试验示范新品种400余个,“胜风1号”入选全省玉米重大品种,推广面积20余万亩。创新“四员”建管模式,建成高标准农田77.81万亩,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提升10%,亩产增加近百公斤。巩固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快粮食烘干等农机技术应用,莱阳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5%以上,粮食批次烘干能力达到1660吨。

  打造示范点、建设攻关田、发展规模片,激发丰产新动能。建成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中心,示范试验新品种、新技术100余个。开展粮食高产攻关竞赛,打造百亩田攻关田10个、千亩示范方7个、万亩高产片2个,“胜麦711”创旱地小麦单产纪录,“连胜276”获全省玉米高产竞赛第1名,“烟农1212”创烟台小麦单产纪录,荣获全省高产竞赛第2名。实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遴选160户、3.1万亩规模基地,推广应用宽幅精播等关键技术11项,规模主体小麦、玉米亩产达542公斤、480公斤,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16个百分点,获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完善机制、落实补贴、推进保险,构建稳产强支撑。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责任、齐抓共管,2024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9.4万亩,足额发放补贴5981.2万元,持续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2024年小麦参保面积47.2万亩,投保率94.64%,居烟台各区市前列。

  △团旺镇粮食规模化种植

  二、聚焦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抓改革

  厚植产业链发展势能。立足优势、抢抓风口,以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莱阳梨、大花生、果蔬、白羽肉鸡、生猪和乳业6条产业链全面起势。建成莱阳梨产业赋能数字化综合平台,莱阳梨品牌价值达19.75亿元,实现两年翻番,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莱阳梨文化节”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节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举办中国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引进花生产业院士试验站,培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种10余个,打造全国首个出口蔬菜无人智慧农场,建成果蔬标准化备案基地576个,年可供应优质果蔬117万吨;成功争取国家级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县,培育省级智慧畜牧应用基地3个,莱阳市规模养殖场达711个,年供应肉蛋奶20余万吨。

  激发加工业新质动能。发布7大类71项惠企“政策包”,整合现代农业强县等政策资金超1亿元助力企业“倍增发展”,签约总投资68.8亿元的项目31个,建成重点项目13个。2024年,130家绿色食品企业实现产值248.5亿元、同比增长2%;107家预制菜企业实现产值177.3亿元、同比增长6%;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总数达到5家,数量居全省第1位;龙大美食、春雪食品、天府科技、龙大粮油入选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发展预制菜产业典型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刊发推广。

  叫响“莱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组团参加新加坡国际食品与饮料展、深圳西雅SIAL国际食品展、第二十一届中国农交会等国际展会20余次,受邀在“好品山东”走进长三角等全国重大展会上作推介发言10余次,与央视合作推出《一城一味》《步步向新》《山水间的家》等专题节目,“莱阳味道”入选“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品牌。

  △春雪集团

  三、聚焦增强农村内生动力抓改革

  加快推动农村改革。开展“三资”专项整治,整改农村集体“三资”问题290个,村级小微工程领域突出问题31个,清查不规范合同640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可感可及”问题11个。高质量完成农村固定观察点常规调查、专项调查等工作,入选2023年度农村固定观察点考评通报表扬名单。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20家,新增带动6000余人加入共富模式,年增收1.2亿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建设衔接资金项目9个,落实雨露计划、孝善养老等惠民政策,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全市2789户4294名脱贫享受政策人口未发生返贫现象。

  加快推进片区建设。巩固、推广姜疃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发展经验,对“四带六片一红旗”示范片进行主题化打造,照旺庄镇通过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认定,成功争创“梨满田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高标准建成莱阳梨产业赋能中心,在2024年烟台高质量发展观摩中再创佳绩,龙旺庄街道获批创建烟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万第镇建成烟台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羊郡镇成功打造胶东半岛最大冬暖大棚黄瓜种植基地,获评烟台乡村振兴示范镇。

  姜疃濯村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莱阳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改革成果争取、改革任务落实、改革典型培育,推动农业农村改革走深走实,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为全市改革大局赋能添彩。

  一是综合施策,夯实农业生产“基本盘”

  落实高标准农田、粮食高质高效、规模化种植等稳产增产关键措施,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安全。202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3万吨以上,蔬菜产量达65万吨,生猪出栏稳定在80万头,肉鸡出栏稳定在1亿只以上、奶牛存栏稳定在1.9万头以上。打造生态果园5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3个、出口蔬菜无人农场1个、数字化智慧牧场2个,为丰实胶东粮仓作出莱阳贡献。

  二是链化突破,塑造乡村产业“新优势”

  发挥绿色食品产业链办牵头作用,持续做强六大优势产业链。2025年,力争莱阳市绿色食品产能达230万吨,预制菜产能达120万吨。

  做实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园空间规划编制批复及水、路配套建设,培强核心园区竞争力;支持姜疃食品工业园等5个重点区片工业园区内建设食品加工集聚区,在全市形成“一主多副、协同发展”的园区布局。

  做强农业骨干企业。坚持“内培外引”双向发力,对内,深入推进食品产业倍增行动,加快推进龙大FD食品加工等总投资67.43亿元的17个项目建设,用好山东大花生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等政策支持,助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扩能增产,新培育烟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对外,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瞄准三类500强重点企业招大引强,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

  做宽内外销售市场。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产销协调,强化渠道开拓,以“莱阳味道”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国内市场,建设“两窗四仓”,突破一线城市市场,深化与海底捞等快消巨头合作,开拓高铁、航空、海运等配餐市场,与京东慧采、字节跳动、东方甄选等头部流量平台合作,以爆款产品精准投放拓展线上市场。国际市场,按照巩固日韩、开拓欧美、抢滩东南亚的思路,全力支持企业抱团出海抢滩,稳步提升莱阳市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三是强基补短,建设和美乡村“新风貌”

  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六He”理念为引领,坚持“一极引领、多片示范、全域推进”工作路径,突出特色、突出亮点、突出实效,打造更多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莱阳样板”。

  推进示范片区聚势赋能。提升姜疃衔接推进区,立足“3+N”产业发展格局,抓好姜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升级和果滋果味智能高端果品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将姜疃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全市第二预制菜产业园;加快“梨满田园”省级示范区打造,突出莱阳梨品牌,加快梨博园4A景区创建,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莱阳梨高质量发展省级示范区,再打造一个全省独有、全国闻名的乡村振兴莱阳样板。

  探索未来乡村共富实践。以“未来已莱·He美生活”为主题,整合光山、核电、莱胡参等资源,植入高效智慧农业、乡村旅游、低碳工业、清洁能源服务等多元业态,高标准建设“核”兴共富乡村振兴示范片,探索核电赋能乡村振兴共富新模式,打造绿色低碳未来乡村示范标杆。

  筑牢全域振兴发展根基。构建“省级为标杆、市级为引领、县级为储备、镇级为基础”的片区梯次培育机制,全域深化推广“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共富模式,在“四带六片一红旗”引领下,选择位置相邻、功能相近、产业相融的4-5个村庄连片、梯次打造提升,实现做实一小片、协调一大片、引领一整片,达到全域推进、全面振兴。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