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强化三项工程全力推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

梨乡莱阳 2025-05-07 17:30

  近年来,莱阳市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围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和安全防护工作,强化“系统谋划、源头防控、综合整治”三项工程,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相关经验做法被烟台政法简报刊发推广。

  强化“系统谋划”工程,下好部署推进“一盘棋”。一是高位部署推动。深化“未成年人安全无小事”理念,将未成年人保护和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召开平安建设推进会议,研究制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围绕隐患排查、治安管控、联勤护校等方面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治理工作。二是推动责任落实。创新建立“一校一警”制度,在全市140余所学校配备警务人员,推动校方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状,压实社区民警分管责任和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安全防范主体责任,保障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工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作为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平安建设会议重要课题,聚焦未成年人突出问题、涉校违法犯罪形势,集中分析工作不足、集体研讨改进举措;市委政法委牵头对接教体、公安、司法、卫健、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健全完善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合惩戒等工作模式,每月检查各校安全情况,每季度通报整改问题,形成部门合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强化“源头防控”工程,筑牢违法犯罪“防火墙”。一是全面排查重点场所风险隐患。紧盯易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场所部位、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点人群、易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点行为等三个主要环节,加强分析研判,集中打击整治。去年以来,聚焦易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偿陪侍的KTV、洗浴、按摩等重点场所开展集中清查行动230余次,综合运用明察暗访、数据分析研判、深度经营等手段,全面消除重点场所风险隐患。二是紧抓重点部位安防措施落实。强化“八失”等高风险人群动态管控,加强对有前科劣迹的未成年人排查摸底,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平台建立重点人员数据库,实时动态掌握出行、居住、人员交往等轨迹信息,有效提高涉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质效。三是推进学生法治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学生法治安全教育制度,线下开展“政法干警进校园 护航千堂法治课”专项活动,选拔团市委业务骨干、派出所法制民警、司法所所长担任辖区学校法治辅导员,在校园内重点开展反欺凌、反诈骗、反邪教、反恐怖行为、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明底线、守规则;线上依托教师、家长微信群组,开展安全宣讲进校园、进教室、进家门线上专题活动,推动安全教育的触角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政法干警进校园 护航千堂法治课”专项活动、安全宣讲进校园、进教室、进家门等线上专题活动30余次,3200余名师生、家长受益。

  强化“综合整治”工程,打出联防联治“组合拳”。一是严密巡逻守护。深化“平安护苗”工程,统筹协调团市委、教体、公安、妇联、民政、司法、网信等部门各司其职,建成未成年人安全防护体系。去年以来,结合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活动,梳理摸排出重点关注问题青少年30余名,各部门联合落实包联、帮扶举措,针对性开展问题青少年教育、感化、挽救。二是健全护学机制。巩固校园及周边主要路段“高峰勤务”机制,优化“护学岗”设置,在上学、放学高峰时段保证全市125个“护学岗”至少有1名警力上岗,在一中、九中、实验等6所城区重点学校周边固定设置护学警力20名,充分保障上学、放学时段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治安稳定。三是严抓犯罪整治。聚焦涉未成年人保护网络舆情监测,密切关注公众号、贴吧、论坛、微信群、QQ群,发现不良信息及时过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网络环境;深入学校周边出租房、网吧、娱乐场所、文具店等场所开展突击检查4次,排查清除校园周边乱点和隐患7处,全市连续三年未发生个人极端及其他影响恶劣的案件。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