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随着两种不同规格进口含金矿砂进入海关监管仓库完成保税混配作业,全国首单“保税混金”业务正式落地烟台自贸片区,这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的重要实践,是烟台自贸片区获批以来争取到的最高层级政策试点,“保税混金”业务不仅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烟台方案”。
烟台作为全国首批开展保税混矿业务的口岸城市,在矿产品保税混配领域持续领跑全国。2020年率先获批全国首个保税混铜试点;2022年出台保税混配中心建设方案,系统谋划发展路径;2023年“建设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先后列入商务部、海关总署和省政府相关文件;2024年迎来战略意义的突破之年,全市完成混矿量1529万吨,实现进出口额450亿元,占外贸比重达12%,混金、混银试点写入国家自贸区提升战略。经过多年深耕,烟台自贸片区已形成铁矿石、原油、铜精矿、含金矿砂四大混矿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国业务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保税混配口岸。

黄金是全球战略性资源,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应对国际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冶炼企业对进口金矿砂的品质和配比需求日益多样化。开展含金矿砂保税混配业务,能够实现“国外矿山前移”,使混矿产品更靠近国内市场,从而降低国内企业的采购成本、物流成本,降低货物远距离运输的在途风险,构筑联结国内国外的产业链,打造更为安全可靠的国外原料供应链。
据了解,保税混金业务在烟台自贸片区正式落地之后,预计全年可完成混配量20万吨。面向未来,烟台自贸片区将实施“三步走”战略:一是深化对标国际,借鉴浙江自贸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成功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和交易规则;二是强化系统集成,推动混金、混铜业务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全品类混配体系;三是突出创新引领,重点突破混银业务试点,力争实现贵金属混配业务全覆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矿产品资源配置中心。通过制度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持续提升烟台在全球矿产品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