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传承红色基因,共育时代新人"军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暨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在我校演播厅隆重举行。山东省军区蓬莱离职干部休养所老首长李蓬财、政治委员柳广华、所长吴继江,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冯开梅等领导与900余名青年干部、青年学生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当《如愿》遇见长津湖:一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这盛世如您所愿!"在笙声乐团清澈的歌声中,大屏幕闪过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这首献给革命先辈的《如愿》,用青春之声架起历史与当下的桥梁。
九旬老兵讲述长津湖:三个冻土豆背后的信仰密码

"零下40度的战壕里,战士们用体温焐热枪栓……"94岁高龄的李蓬财老首长,以亲历者视角还原长津湖战役的壮烈。这位曾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胸前的独立功勋荣誉章与深情的讲述,成为最生动的教科书。
特别策划:抗美援朝战士与未来幼师的隔空对话

"您今天的讲述,让我深刻感受到这股超越世上一切的精神力量,谢谢您!谢谢世界上最可爱最可亲最可敬的中国军人!"学生代表贾玉洁的发言引发阵阵掌声。这种"00后"与"90后"的对话,诠释着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
揭牌!打造红色教育实践新平台

在全场瞩目下,冯开梅校长与柳广华政委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该基地将构建"双向育人"机制:一方面组织师生赴干休所开展慰问演出、口述史整理等志愿服务;另一方面邀请老首长进校园开设"战地党课",让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结语
当《祖国不会忘记》的旋律在演播厅回荡,这场跨越七十余年的精神接力已然开启新篇。军地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不仅意味着红色教育从书本走向战壕遗址、从课堂延伸至历史现场,更标志着我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更加健全——让学生在擦拭军功章时触摸信仰的年轮,在倾听冻土豆故事里读懂教育的重量。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