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精神,积极响应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质量协同育人,公共服务系不断探索“岗课赛证”融合创新,持续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以智慧健康养老专业(以下简称“智康专业”)为试点,以真实工作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面向该专业143名学生开展校企交替实训教学模式,力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顶层设计:校企共研——审议模块化课程体系
为深化产教融合,寒假期间系副书记、副主任刘伟伟带领全系专业教师历时2个月开展综合养老中心调研,开学后牵头成立校企交替实训专项小组,联合蕾娜范、九如城(紫荆山街道)、九如城(杏花苑)养老机构等企业专家,召开了模块化课程及校企交替实训论证会。


会上,校企教师以养老护理员证书为标准,共同选定《老年人能力评估实务》《老年人生活与基础照护实务》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开发包含“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的四大模块,划分为校企交替实训的九大任务并倾听学生意见,对职业认同与安全、校企交替实训评价标准与方式、校企双导师遴选等进行了教研,为校企交替实训奠定了基础。
实训启航:校企共育——职业启蒙与安全筑基
实训前夜,由校企双导师组成的校企交替实训动员小组精心策划与部署,面向24级学生进行实训任务、安全、职业道德与规范等岗前培训与动员。

实训首周,学生们走进养老院,企业导师聚焦康养职业认同与安全培训,通过养老机构安全运营与管理、老年人跌倒、噎食应急处理演练等实景教学,强化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同时开展“养老行业前景与职业发展”讲座,邀请行业标兵分享从业故事,激发学生使命感。


讲座后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对养老院的环境、适老化设施、智慧养老平台等进行细致讲解,同时观摩护理员标准化操作。在导师引导下,学生分组与老人开展“一对一”互动,从简单的陪伴聊天、手指游戏入手,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职业认同和心理过渡。







真情实感:师生共促——实践中培育仁心匠魂
24智康1班陈怡琳同学在实习感悟中写到:“我们参与到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中,陪他们聊天,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其中有一位李爷爷,他年轻时是一位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生涯,眼中闪烁着光芒,言语中满是自豪。那些故事,不仅是他的人生经历,更像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让我深受启发。岁月有痕,温暖相伴。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养老院里度过幸福的晚年。”
24智康2班尹若冰同学写到:“日常陪伴是重要的⼀环,爷爷奶奶们喜欢在午后讲述他们的故事,那些关于青春、奋斗与梦想的过往,听得我入了迷。协助护理⼈员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从帮忙洗漱到准备餐⻝,看似琐碎,却需要十足的耐心和细心。”
24智康1班韩来斌同学写到:“这段见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我学会了用心去倾听他⼈,理解他们的需求;懂得了耐心和细心在照顾他⼈时是多么重要;更深刻地体会到关爱老人不仅仅是⼀种责任,更是⼀种发自内心的情感。”
在交替实训周,学生们首次接触服务对象——老人。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老人生活照护服务的基础工作。刘伟伟在院系督导期间化身“思政导师”,在实训间隙组织“对话生命”微沙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养老院的环境应该如何创设?”学生们在参观养老院时主动观察环境,了解到老人的生活、心理等需求都体现在养老院的适老化设计中,纷纷表示:“原来书本上的知识都在养老院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公共服务系将持续推进校企交替实训模式,后续还将邀请企业导师进校为学生“技能达标检测”、“星光计划技能大赛”等活动进行指导。同时,公共服务系还计划将智康专业的试点经验推广至专业群的全专业,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提供“高职范式”。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