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推动全市创业带动就业氛围,全方位打造创业生态圈。烟台市按照各区市的情况和特色,选取了一批产业特色显著、青年创业者聚集、新业态消费场景丰富的街区,通过搭建创业赋能中心,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试点建设了一批市级创业街区。现在,“‘街’是烟台”创业街区系列报道,就带大家走进这朝阳文化街区雪茄与酒的文化和亚东柒号文创街区的赛博朋克世界。
百年老街焕新颜,创业活力耀烟台
作为烟台市首批创业街区试点,朝阳街以160年历史底蕴为根基,以“文旅产业+青年创业+新业态场景”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出集文化传承、商业创新、就业孵化于一体的城市地标。目前,街区汇聚餐饮、非遗、文旅等特色商户102家,带动就业近500人,年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成为烟台市创业创新与文旅融合的窗口。

三大核心优势,打造创业生态圈
(一)历史底蕴与现代创新交融
朝阳街地处烟台山下,紧邻太平湾码头。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16个国家在烟台山上设立了领事馆。相对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史,烟台的风格更多的是受近代史所影响,栉比鳞次的欧式建筑和洋行遗址,便是这种影响力的具体化。昔日,孙中山先生曾在停留,并发表了“实业救国”演讲,百年历史与创业基因一脉相承。今日,街区融合红酒文化、网红经济、非遗手作等新业态,形成“老建筑+新消费”的独特场景。
(二)全链条创业服务支撑
搭建创业赋能中心,配备专业团队,提供政策咨询、培训孵化、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商户从初创到壮大。成立非遗、文旅、餐饮三大行业协会,链接头部企业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非遗协会引入“烟台手造”项目和非遗项目41个,打造非遗工坊、助残专区,推动手作产业链延伸,形成“以点带面”的集群效应;文旅协会在全媒体平台推广街区引流,助推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餐饮协会带领32家商户亮相2024烟台海派国际美食嘉年华,擦亮“朝阳滋味”品牌。
(三)青年与人才友好型街区

联合街区商户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举办人才夜市招聘会等4场次主题活动,联合高校、企业提供见习岗位30余个,让青年人才享受专属优惠。设立创业快闪小摊,节假日增设100余处外摆摊位,为大学生、灵活就业者提供“轻创业”实践平台。开办创业青年夜校,开设非遗手工、红酒品鉴等技能类培训课程,让青年和街区共同成长。
特色实践,点亮创业街区温度
(一)公益赋能,传递城市温暖
朝阳街代表着烟台文化,自然不能缺少了对特殊群体的扶持。在街区赋能中心,街区设立了“非遗助残专区”,联合特殊群体开发文创品牌“肥仔丸”,通过线上线下义卖助力残疾人创收;发动27家“暖新商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休息、饮水、充电服务,彰显街区社会责任。
(二)智慧营销,激活流量密码
开设“印象朝阳街”直播号,孵化7名本土网络主播,开展朝阳大促联合营销,通过直播探店、直播卖货等30余场次活动,促销商品约200万元。联动商户推出集章打卡、免费摄影等互动活动,提升游客粘性。

(三)商户自治,共创繁荣生态
成立商户联席会,通过“朝阳夜话”解决经营难题。烟台马拉松、音乐节期间,商户抱团备货、延长营业,营收增长200%,实现多方共赢。
朝阳街创业街区,以百年底蕴为根基,以创新活力为引擎,正书写着“老街新生”的传奇,未来,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优化服务为保障,推动街区高质量发展。
螺钉绘制创意年轮,匠心铸造创业基因
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创意与生活在这里完美融合。这里是坐落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松花江路7号的亚东柒号文创街区,时间的齿轮在这里转动,曾经的老厂房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这里曾是亚东标准件厂,主营生产和销售自攻螺钉系列标准件及热处理炉和其辅助设备。作为烟台市开发区乃至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中首个建成投产的合资企业,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与工业情怀。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工厂也经历了转型与变革。2019年,这里进行了改造升级;2021年文创园整体建成,并对外开放。”亚东柒号文创园项目经理李思淼介绍,亚东柒号文创园整体建筑面积为25亩,投资1.2亿元,将工业、艺术、人文三大元素相融合,打造了集博物馆展览、主题餐厅、创意咖啡、网红直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创街区,唤醒了这座老建筑在现代化滨海新区中的双创基因。
作为烟台市唯一一个以工业为主题元素的创业街区,运营机构会主动联系适合街区特点的项目入驻。像抖音网红百林手工,在网上以自制辽宁舰模型而爆火,便是运营机构为其提供了工作室入驻。作为自带流量的网红店,百林手工的重点在设计和制作上,成品则由赋能中心代为展示和销售。“不光他一家店,我们还将街区内的特色产品集中在展示厅内,引进了主题咖啡馆,来参观的人员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产品,有中意的产品可由工作人员代为销售。这样就减轻了创业者的销售压力。”赋能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截至目前,亚东柒号文创园区已吸引超120家创新型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涵盖文化、设计、传媒、餐饮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在街区内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是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达10000多人。为了更好的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运营机构还会不定期举办活动,为创业者现场提供金融政策咨询,人力资源市场,职业技能培训等等活动,提升了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真正做到不出街区,政策上门,创业更加轻松。

为了保障辖区内企业的发展,街区投资200万元成立了烟台开发区文化发展基金会,用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计划未来3年内整合双创资源,打造6个“一批”工程:形成一批服务平台、一批落地企业、一批科技成果、一批创新人才、一批原创项目、一批创新品牌的整体建设框架和目标。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