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产业的眼光打量蓬莱这片1007平方公里的土地,人们会清晰地看见,这座城市产业发展动能澎湃,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征日益鲜明——
向高端化迈进,按照“一链双基地”思路,布局延展海工装备全产业链,以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为核心制造先导区的19平方公里海工产业园正加速起势;

向智能化升级,企业设备“上云用云”,打造智能化应用示范工厂、车间、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与重点产业结合,双向赋能驱动发展;
向绿色化发展,传统制造企业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近年来,蓬莱区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产业转型浪潮中抢滩“新蓝海”,不断向着实力之城大步迈进。
以高端化为舵 海工装备乘风破浪


日前,步入位于蓬莱经济开发区的液化空气工程制造(烟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先进的空气分离设备从这里下线。作为我区首个世界500强外资企业,该公司于2022年7月正式竣工投产,其拥有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低温和鲁奇技术,是中国低温领域的领先制造商。
面对海工装备产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蓬莱区抢抓发展机遇,产业发展在迭代换新中迈向高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围绕海工装备产业链各环节,引导一批专业特色鲜明、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链企业做精做尖市场。同时,不断优化科创服务机制,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服务好项目落地,蓬莱区全面统筹顶层设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并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极大提升了产业基地的承载能力,也为海工装备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优良保障。目前,我区已形成了以大金重工、京鲁船业为骨干企业的海工装备制造集聚区。
发力智能化赛道 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蓬翔汽车打造智能化轮毂生产线,金创金银冶炼、新光颜料等企业获评市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超硬复合材料率先进行核心设备“上云用云”……这些都是我区产业发力智能化赛道的生动注脚。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上云用云是智能化转型的捷径。为此,我区积极推进企业场景应用升级,引导企业对标“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厂房车间,提高发展质效。企业技改方面,区工信局立足自身职能,在填报、申请、批复、实施等阶段积极做好企业帮办服务,锁定企业关注的项目改造、奖补资金兑现等重点领域进行靶向发力,确保政策落实、项目进展顺利,为企业工业技术改造保驾护航。
去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4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入库培育名单,我区巨涛重工、汇洋食品等9家企业成功入选,居全市前列。区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施9个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新增9家“晨星工厂”、3家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提升产业“含绿量”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日前,在大柳行镇山东金创金银冶炼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金矿采掘的矿石经选矿厂加工成精矿粉之后,被运送到这里进行冶炼,形成标准金锭和相关产品。该公司生产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自主开发了一条综合回收率高的生产线,既实现了氰渣无害化处理,又避免了尾渣中有价元素的资源浪费,目前已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录。
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我区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瞄准当前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推进企业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据悉,明福染业、康爱特维迅、圣豪家纺获市级绿色工厂认定,蓬莱嘉信获市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认定,蓬莱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成功获批省级“绿色工厂”。
如今,蓬莱区正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