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为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展示蓬莱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更好激发全区上下参与改革、关注改革、支持改革的强大合力和战略定力,不断开创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新局面;特开设改革专栏,持续展播各镇街各部门单位改革工作争先创优的亮点成效,敬请关注。
本期展示蓬莱区教体局改革荣誉争取成效:蓬莱区成功获评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近年来,蓬莱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从强化教育资源配置、落实政府保障、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社会认可度四大方面全面发力,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过县级自评、市级复评、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2025年3月,教育部发文,蓬莱区成功获评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一、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教育发展力
一是高位谋划布局。区委、区政府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高起点布局、高规格规划、高效配置资源。2021年8月,利用老一中校舍,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蓬莱区姚琪学校,设计规模为60个班。2023年9月,新建第一实验学校投入使用。这两所学校,在全区化解大校额和大班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2023年秋季入学高峰,全区小学和初中没有超过45人和50人的班级。
二是部门统筹联动。建立自查自纠、联席会议、专题研讨、责任清单、问题整改等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氛围。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不断缩小义务教育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努力实现全区中小学生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针对刘家沟中学校园内道路破损问题,区住建局、教体局、镇政府联合办公,定方案、定时间,积极解决。教体局层面启动实施“周督导、半月调度、月底总结”督导跟进制度,编制发布工作简报,抽查学校实现全覆盖。
三是城乡一体推进。全面开展“城镇+乡村”一体化建设行动,振兴乡村教育。组建9个义务教育集团,实施管理共建、教学共融、师资共用、课题共研、资源共享、文化共通、人才共育等“十个共建项目”,实施集团学校“一体化”评价改革,充分激发集团成员学校自主发展积极性。其中“会诊式集团教研”,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各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呈现学业成绩高、校间差异小、课业负担适中的良好态势。北沟镇、大柳行镇、小门家镇分别获批省、市“强镇筑基”改革试点。区域“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典型做法获评上级认可。

二、加大资源供给,提升教育承载力
一是改善办学条件。近两年投入资金1015.5万元,为全区31所中小学配齐可调节桌凳、更换新型护眼灯,有力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投入资金910余万元,完成海市实验小学、易三实验小学等10所学校运动场地、校舍、围墙翻新改造。为全区中小学生免费发放夏装1.32万套,秋装1.29万套。应对入学高峰,为城区学校新购和调配班班通31套、课桌凳655套。
二是扩增学位资源。2023年,将生源急剧减少的王庄小学和北沟二中分别撤并到村里集小学和北沟一中,实现办学规模和效益双提升。投入1.59亿元提前建成蓬莱区第一实验学校,提供学位2250个,有效缓解城区东部学校学位紧张压力。
三是夯实经费保障。逐年加大经费支出,2024年我区教育系统共计安排预算10.06亿元,执行10.54亿元,达到了“两个只增不减”目标要求。其中义务学段的公用经费执行率达到了100%。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发放资助资金2504.6万元,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4950人次。筹措资金13.4万元,专门用于走访慰问困难学生家庭。

三、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育支撑力
一是提高教师素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投入50万元,邀请专家对校长、教育领军人才、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培训30余场。26项烟台市课题圆满结题,3项课题获得省立项,立项率在烟台市位居前列。7位新入选烟台名师名班主任人选。10人参加烟台市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大比武,6人获一等奖。获评省特级教师3人、优秀教师1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烟台名校长3人、烟台名师7人。
二是加强教师保障。围绕教师精神、物质、工作、生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推出为教师办好的10件实事。投入50余万元,推动学校教师文体活动室建设。实施职称阳光评审,增加推荐指标数,中级职称评审通过率提高至79.3%。召开庆祝2024年度第40个教师节暨表扬大会,选树表扬优秀教职工397名。我区教师队伍建设案例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区域实践典型案例。
三是促进师资均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2024年平稳有序组织177名干部教师进行交流轮岗,有效缓解了城区教师紧缺和乡镇教师超编、超岗问题,以优质师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