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3月19日讯(实习记者 王梦婷)3月19日,烟台市主流媒体代表走进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深度探访学校在行业育人特色、AI赋能传统文化以及服务粮食安全等领域的突出成果。作为山东省属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校立足特色,坚持创新,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立足行业,优“粮”育人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前身为建于1975年的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山东、服务粮食”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体系,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目前,学校拥有烟台和济南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8657人,累计为全省粮食行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0万人。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牵头推动组建国家粮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行业联合体。与215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学徒制班”等形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AI+非遗”:剪纸艺术重焕新生
在信息工程学院实训中心内,学生们操作的AI技术剪纸产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AIGC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工程学院师生团队捕捉机遇,成功研发全国首个基于DeepSeek私有化部署的生成式剪纸产品—“剪艺图灵。该项目通过中英文识别技术,对接DeepSeek接口进行关键词优化,高效生成与剪纸艺术相关的创意内容。师生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克服技术难题,确保版权与安全的同时支持微信小程序、APP、PC三端融通,极大推动了剪纸艺术数字化传播。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高晓燕表示,通过科技的力量,让传统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参与学生掌握了AI建模、数据标注等技能,显著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智慧储粮平台:AI技术筑牢粮食安全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通过校企联合深入储粮安全智慧作业平台研究。该平台集成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库区作业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通过北斗定位实时监控人员和车辆轨迹,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预测与应急响应,有效提升储粮作业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创新引入DeepSeek模型,将业务数据直接写入AI系统,既为决策者提供精准消息,又杜绝数据泄露风险。最终推动AI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粮食生产与粮食仓储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从优“粮”育人的扎实根基,到非遗数字化的创新传承,再到智慧储粮平台的科技守护,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始终秉持初心,深化改革创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续写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