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大博士后招引力度,集中优势资源支持优秀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现就2025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岗位(以下简称“博新岗位”)发布和招收事宜公告如下:
“博新计划”项目介绍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聚焦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领域,依托国家和省重点科研创新平台、特色优势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重点科研转化项目设立创新岗位,择优遴选新入站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一次性经费专项资助。
“博新岗位”设立情况
2025年“博新计划”按照“按需设岗,按岗引才”模式,全市共1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申报博新岗位计划69个,其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推荐设立岗位涉及医学、药学、生物学、化工、新材料及海洋装备等领域。
“博新岗位”招引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身心健康。
(二)符合设立“博新岗位”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设岗单位”)博士后招收要求。
(三)2024年10月15日后来鲁入站(以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进站时间为准),在我省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且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四)最新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近三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QS”“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在前200名高校或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见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毕业,或以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子刊(仅限一区)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博士导师为两院院士的优秀博士。
(五)入站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六)参加2025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申报“博新岗位”的,标准、条件以大赛公告为准。
(七)符合“博新岗位”的其他招收要求。
下列人员不列入招收范围:
已入选国家和省“博新计划”的;已入选国家及省博士后国(境)外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的;正在执行公派出国留学或其他国(境)外访学项目的;本单位在职人员进入本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的;以“在职人员”等身份兼职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
“博新计划”人选综合待遇
省、市(含所在县市区)、设岗单位优势资源统筹叠加,切实提升“博新计划”人选引育的成效。
(一)省财政按照一定标准提供专项科研经费和生活补助。专项科研经费方面,自然科学领域分为A、B两类资助,A类16万元,B类10万元,社会科学领域资助标准为8万元;生活补助方面,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20万元。设站单位给予生活补助配套支持。省、市、设岗单位叠加后的综合薪酬标准应不少于30万元,支持期限2年。
(二)享受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在站期间或出站留鲁后均可根据个人科研工作实际直接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具体按照《山东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暂行办法》执行。
(三)颁发“山东惠才卡”,提供住房安居、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具体按照《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分级分类服务管理办法》执行。
附件:2025年烟台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岗位汇总表

烟台市发布2025年度博士后需求岗位
为吸引集聚更多博士后人才来烟台创新创业,打造新时代高层次青年博士后人才汇聚烟台新高地,2025年烟台市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200名左右优秀青年博士进入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博士后研究。共有32家工作站、26家基地以及9家备案单位发布岗位需求,涵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绿色化工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医养健康产业和智慧海洋产业等产业集群,最高年薪60万元,最高可提供科研经费5000万元。
博士后招收对象和条件
(一)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的海内外人员,可申请进入省内博士后科研平台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博士毕业人员应全时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定向委培、在职人员以及现役军人身份的博士应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以在职人员身份进站的博士后,以高校、科研院所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学、科研人员为主。不招收在职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申请进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紧缺的自然科学领域或医学领域流动站的人员,经设站单位同意,年龄可适当放宽。申请进入工作站的人员,经设站单位同意,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
(四)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一般为2-4年,具体时间由设站单位、合作导师、博士后本人根据工作需要共同协商、科学确定,并在合同或协议中予以明确。定向委培、在职人员以及现役军人身份进站的博士后,在站时间应征得原工作单位同意。博士后累计在站时间(含多次进站、出国研修等)不得超过6年。
除上述基本条件外,拟进站的博士还应满足设站单位规定的专业、技能和其他招收要求。
招收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具体截止时间由各招收单位根据招收计划和岗位空缺情况确定。
招收方式
烟台市博士后招收方式主要有工作站独立招收、工作站联合招收和基地联合招收(基地依托流动站招收)等3种基本招收类型。
招收人数
烟台市拟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0名左右。
政策待遇
1.科研资助。每招收1名博士后人员,开题报告完成后,由同级财政给予科研资助5万元。
2.生活补贴。建立博士后站(基地)在站博士后生活补助最低保障制度,每名博士后每年不低于15万元。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央或省直驻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市直属博士后工作站(基地)由市级财政每年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其他部分由设站单位统筹解决;各区市博士后站(基地)由市级财政和同级财政每年各给予5万元生活补贴,其他部分由设站单位统筹解决。发放时间以博士后人员实际在站时间为准,最长不超过3年。
3.留烟奖励。对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出站后留烟工作且缴纳社保满一年的,由市级财政一次性给予15万元留烟奖励(入站前已在烟工作的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列入奖励范围),同时还可享受20万元购房补贴和3年共计10.8万元生活补贴。
4.配套资助。对获得国家、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的由同级财政再按1:1比例给予配套资助。
咨询和报名方式
招收工作由各招收单位组织实施。有意向者请直接与《2025年度烟台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博士后岗位招聘需求信息表》(见附件)中各招收单位联系。明确应聘资格条件、申请材料、薪酬待遇等具体内容,具体内容以设站(基地)单位实际要求为准。
在此,烟台向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人才发出诚挚邀约,真诚希望选择烟台作为事业起点和发展平台。我市将以最周到的服务、最完善的保障,让博士后人才在烟台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收获幸福、实现梦想!
附件:2025年度烟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博士后岗位招聘需求信息汇总表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