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络达人主播团队——“九歌团队”“李铭雪团队”受市农业农村局邀请来我市参观并选品,开启多场海阳优品直播带货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让广大网民购买到货真价实地域品牌特色产品,与亲朋好友共享“海阳好味道”,总销售额达到55.29万元。其中,位于小纪镇小纪村旺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原味花生米直播销售额独占鳌头,吸引网友接连下单。


一包小小的花生米,为何受到全国各地网友如此青睐?近日,记者走进公司厂房一探究竟。空气中氤氲着翻炒花生的焦香,麻辣的炸花生、辛香的烤花生……在厂房内,一排排标准化生产线正在运转。拥有花生原料加工、包装、坚果制品等生产线,这里每天能够产出近5吨油炸花生米及其他休闲食品,销往省内社区便利店、超市及河北、河南、海南、陕西等省外市场。

这家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社,经理人是“70后”新农人李培真。从2020年合作社成立起,已带动周边3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的2000余户农户实现花生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对于如何发展好合作社,李培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之前做过食品代理。”李培真告诉记者,2011年成立花生加工厂后,他发现海阳当地种植花生的农户较多,加工原材料丰富,开始溯源花生生产种植,发展合作社。

在引导小农户逐步将分散的土地托管给合作社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的李培真又发现了新问题。“一开始我们什么都包,种植、管理、收、摘、嗑、筛选、分装都做,后来发现全靠工厂工人成本太高,负担不起。”李培真说,他开始鼓励农户收完花生自己晒,他再进行收购。“原先是农户种完花生后卖给贩子,贩子再卖给集中收购点,收购点筛选完再卖给我们加工,利润基本都给了中间商。”
“收”的环节流程精简了,李培真又开始琢磨“种”的流程。“合作社提供种子,做花生米的品种是海花1号,只要种我们的花生,例如社会价耕地一亩100元,我们就收80元,然后村民们种完的花生再卖给我们。”李培真说,只要是合作社的签约成员,社员收购价就会比市场价高一毛,并提供社会化服务。这样减少收、种的不必要环节,中间支出大大压缩。

现在,旺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全市花生种植5000多亩,为600多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农户人均增收36%以上。
对于李培真来说,带领乡亲们寻找“致富密码”,破题的关键在于:保证农民种得出来就能卖得掉,还能延伸深加工。为此,他与20余家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合作社成员的花生销路,让他们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除了供应批发商、食品加工企业外,李培真还申请注册品牌“优吃头”,每年为合作社创造效益30万元以上。

合作社集花生种植、收购、贮存、加工和销售于一体,努力拉长花生产业链条,采取“统一种苗、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方式,把小农户嵌入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合作社、企业、农户共赢之路。2021年,旺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烟台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22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489万元,实现收益107万元,实现社员盈余返还80万元。
“有合作社这个平台之后,我们将流转来的土地规模化种植,同时进行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轮作。”李培真说,眼下,他正准备和大粮油集团合作,将一颗颗小小花生米变成附加值更高的“小金豆”,在产业链上加入高油酸花生油、花生奶饮品等更多深加工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