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多元化推进校园阅读打造“书香校园”优质品牌

梨乡莱阳 2025-02-08 11:29

  莱阳市教育和体育局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建设,聚力打造优质阅读活动平台,构建起学科阅读、全学科阅读、阅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大阅读”体系,引领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推动阅读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莱阳市实验小学获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书香校园”,实验小学、古城小学获评省级“书香校园”,莱阳一中、莱阳九中、实验中学等11所学校获评烟台市“书香校园”。

  一、拓展阅读空间,优化校内资源配置。一是拓展校内阅读空间。指导全市56所中小学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性打造阅览室、教室图书角、走廊图书柜、特色文化墙等阅读场所12个,配备各类图书3万余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空间。二是开展特色阅读活动。推动实施“莱悦读”工程,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阅读活动,全面激发青少年阅读兴趣。在实验小学开展“书香校园一起悦读”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将阅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丰富教室文化内涵;指导古城小学开展“文化在心中 育和美少年”全员主题阅读活动,通过建设校园开放书柜、教师阅读区打造校内“开放式图书馆”,帮助老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多层次、差异化阅读。

  二、开发“四雅”课程,全面提高读写水平。一是“雅诵”、“雅读”提升阅读能力。组织编写《古韵悠悠》、《国学经典》等读本,通过歌诀体诵读法让《仁义礼智信》、《大学》、《中庸》等传统课程入耳入心;着力建构单篇、群文、整本书、主题书完整形态的阅读课程,形成以“整本书阅读”为主的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和“从散点式走向焦点式”的项目化主题阅读教学方式,持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莱阳市承办的烟台市教研室主任读书班活动中,实验小学“走近苏轼——项目化主题阅读”集体教研活动受到烟台教科院及其他区市的高度肯定。二是“雅作”、“雅墨”提高写作水平。指导中小学将阅读工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鼓励学校研发特色阅读、写作联动课程,推动学生每日一练、教师每周一练,将诗词经典与写作、书法相融合,全面解决“读写两层皮”问题。和平小学成功创设五版块圆融的“灵动悦读”课程体系,第三实验学校研发《本原》、《心源》、《汇源》校本课程,莱阳一中创新《笔尖高一》、《花开的馨香》、《守望初心》读写课程,全市师生写作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挖掘本土资源,开发多种阅读形式。一是拓展研学阅读形式。依托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宋琬故居等特色文化资源,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读书研学”活动,让中小学生在研学中读好无字之书。组织和平小学、文昌中学等21所中小学参加莱阳恐龙发现百年纪念大会等“读书研学”活动30余次,其中和平小学“读万卷诗书  探亿年奥秘”研学品读课程获得上级单位广泛好评。二是增加乡土阅读内容。聚焦“梨、龙、拳、书、红”本土特色非遗文化,推动莱阳特色螳螂拳文化走进校园,组织实验二中、照旺庄初中等100余名学生参加2024年螳螂拳邀请赛,举办“螳螂拳 梨乡韵”等系列活动30余次。将经典诵读与螳螂拳、梨文化有机结合,推动莱阳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读家乡之书,厚植家国情怀。三是亲近自然深度阅读。聚焦莱阳梨花节、濯村樱花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视域,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游园读书”活动23次,将劳动教育与阅读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梨园、樱花园、田野,在大自然中理解读本的实际内涵、印证自己的阅读收获。四是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立足莱阳红色文化,定期开展红色主题读书活动,创新红色校本课程形式,开展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去年以来,累计开发古柳初中《古柳风俗人物志》、万第初中《红色万第教育读本》、盛隆小学《革命魂 铭记心》等10余个红色校本课程,让红色主题阅读更加立体、更加经典。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