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龙旺庄街道搭好为老服务“连心桥” 共筑银龄生活“幸福圈”

梨乡莱阳 2025-02-07 09:32

  近年来,莱阳龙旺庄街道聚焦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织密“设施网”、织牢“保障网”、织细“服务网”,加大普惠性养老设施建设,推动养老服务能力提档升级。2024年2月,鸿福莱颐养中心“岐黄养生谷”入选“鲁十味”品牌库首批齐鲁康养打卡地培育项目。

  织密广覆盖“设施网”打造专业守护新场景

  一是聚力打造高标准养老院。打造集特困人员供养、社会养老、医疗门诊、老年康复护理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新型养老院3家,以大规模、全功能、医养结合为特色,结合互联网+物联网,通过现代化养老管理软件与智能穿戴设备的无缝对接,在整个区域内率先实现智慧化养老,建立老年人健康管护服务新模式。二是全力完善村级养老服务建设。聚焦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探索建立起“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老人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信用+”志愿服务,为老年人料理生活、打扫卫生、发放生活必需品。去年以来,龙旺庄敬老院集中供养特困人员20人,居家上门服务困难老年人1000余人次。三是着力推进适老化设施改造工程。通过入户摸排,为需要适老化改造的困难家庭建档立卡,提供“一户一策、一户一档、一户一需”精准服务,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满足老年人居家照料、起居行走、康护护理等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适老化改造38户。

  织牢全方位“保障网”构筑老有所养“新模式”

  一是打造“五大驿站”,擦亮“龙旺福地”服务品牌。着力构建老年人活动服务平台,打造“心灵驿站、红色驿站、文化驿站、休闲驿站、康养驿站”五大驿站;依托“一网三联”模式,党员、退休干部带头参与村内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村内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二是依托“龙小帮”志愿团队,打造养老服务队伍。创新街道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龙小帮”,吸纳网格员、退役军人、医生等作为“龙小帮”志愿团队队员,采用“上门服务制”每周开展入户走访3次,为老年人提供“帮办代办”特色服务。去年以来,累计帮助老年人办理高龄补贴、养老保险、电子社保卡激活、水电气缴费、手机充值等业务386次。三是拓展“信用+”,探索互助养老制度。探索“信用+”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将“信用积分”机制引入养老服务中,引导老人加入“信用+”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助餐、助洁、助急、助乐等生活服务项目,按照服务时长获取“信用互助养老积分”,及时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截至目前,共招募“信用+”互助养老志愿者98余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余场次,直接服务老人1500余人次。

  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

  织细多元化“服务网”,托起老年幸福“夕阳红”

  一是推进“医养结合”,保障老年人“病有所医”。深挖街道卫生服务力量,构建以龙旺庄卫生院为主体、“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主要力量、“居家养老+定期体检+家庭医生”相结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每季度为养老院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健康体检服务,每月组织居民健康档案升级复核和巡诊活动。去年以来,龙旺庄卫生院为36个村庄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4000余人次。二是开办老年食堂,保障老年人“食有所安”。梁好泊村建成占地200平方米、可容纳80人就餐的老年幸福食堂,探索建立“老年食堂+N种服务”体系,拓展文化娱乐、心理疏导、幸福棋牌等功能,打造“15分钟”老年幸福食堂服务圈。去年以来,39名村民自发组建志愿者队伍到食堂开展义务劳动,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服务2.2万余人次。三是开展多样娱乐活动,保障老年人“乐有所享”。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善文体设施建设,开展农民才艺大赛、文化下乡公益演出、乡村趣味运动会、重阳节文艺表演等活动,丰富老年人娱乐生活。去年以来,举办镇村文化活动6场、文化大讲堂60余场,检查维修村庄健身器材22件次。

  “15分钟”老年幸福食堂服务圈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