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4/317/00310431749_e0406962.jpg)
海阳市委书记 刘海彬
2024年,海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厚植产业集群优势,以“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年人才队伍集聚壮大。累计引进青年人才30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200余人,引进国际人才30余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省级试点建设持续深化。人才自主培育提质增效。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实现连续三年入选,3人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再创历史新高,1家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签约落地。产才融合发展纵深推进。东方航天港合作专家李德仁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在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上作主旨演讲,力推的“东方慧眼”星座项目纳入省级层面强力推进。载体平台建设取得实效。联合武汉大学共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现已全面进入实体化运营状态,为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2025年,海阳市将坚决抗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全力推动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开发建设,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强化精准引才育才,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发展,为烟台市全面建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跃升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持续凝聚海阳智慧、贡献海阳力量。
![](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4/317/00310431748_ee6c07e2.jpg)
创新引才聚才机制,构建海纳百川“新格局”。顶层设计是吸引人才的首要要素,哪里的政策优、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一是坚持党管人才。海阳市将坚决扛牢党管人才的政治责任,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充分调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积极性,把人才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建立“书记领题、重点攻坚”工作机制,将重点工作任务纳入新一年度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强力推动落地落实。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建强航空航天、清洁能源产业链综合党委,摸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建、人才工作底数,定期召开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协商会,加大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人才招引力度,实现链上企业、人才数量“双提升”。三是深化产才融合。依托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着力构建产业和人才互融互促局面,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培育优质企业集聚高端人才,谋划筹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内培育科技领军企业3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抢抓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建设优势,围绕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万华绿电产业园、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全力开展项目制、“揭榜挂帅”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荐不少于20名优秀人才申报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力争在高端人才自主培育上实现更大突破。推动“人才+项目”协同招引,积极举办遥感大赛、近岸海上发射观礼、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吸引不少于5个优质人才项目落地海阳,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
![](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4/317/00310431750_f21ae31d.jpg)
搭建育才用才载体,厚植创新创业“新沃土”。平台赋能是提升人才工作质效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海阳市将聚焦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搭建、整合平台资源,提升产业人才科技创新水平。一是建设人才集聚区引人才。围绕服务建设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等省市重大战略,加快打造丁字湾新型能源产业人才集聚区,在重点领域加快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创新先发优势,结合人才集聚区建设,加大高校院所走访力度,年内举办就业体验日、市情体验日等招才引智系列活动20场次以上,引进青年人才不少于300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不少于200人。二是升级校企合作平台育人才。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用好全国核电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山东省航空航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校企合作平台,畅通高校、企业人才沟通交流、实习实训渠道,为核电装备行业、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三是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留人才。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一体化”为理念组建组织架构,探索设立“研究院+研究所+PI领衔”的科研组织模式,强化科研队伍配备,力争全年科研团队规模达到20人以上,引进省级以上人才3人以上、高水平人才8人以上。发挥好李德仁院士工作站、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与回收复用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核科学与核能技术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省级载体平台作用,为“东方慧眼”星座、核能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科研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筑牢平台支撑。
![](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4/317/00310431752_2efbcd51.jpg)
优化敬才爱才环境,打造人才发展“新生态”。良好的发展环境往往比优厚的待遇更有吸引力,更能留人心,为此,海阳市将积极创优人才发展“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让人才舒心、安心、放心。一是建优人才安居环境。坚持“人才跟着产业走、公寓服务产业建”的原则,持续抓好人才公寓配建工作,深入中核山东、万华绿电、港口装备等重大项目调研职工人才公寓需求,通过国有企业建设、用人单位自建、产业园区配建、市场化租赁等方式,全面满足我市重点产业人才公寓需求。用好376套航天人才公寓、180套凤鸣大厦核电人才公寓,推进开发区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基地168套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实现专家人才“拎包入住”。二是做优人才服务环境。聚力打造东方航天港高品质人才社区,持续提升园区配套能力,完善金融、科技、司法等配套服务体系,加力提速航天医院、航天小学等配套项目建设,不断满足人才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需求,加快打造园区生态圈。推进国道G228线建设进度,争取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海栖高速、通用机场等列入上级规划,为人才交流打造便捷的出行条件。三是创优人才社会环境。加强人才荣誉激励,推荐高层次人才参加党课展演等活动,举办市情体验日、就业体验日等活动,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慰问走访等活动,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积极组织青年人才参加海阳马拉松、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露营大会等活动,全力打造航天科普研学基地、中核山东科技馆、航天文旅综合体等活动载体,搭建起青年人才交流活动平台,不断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的城市氛围,形成人才虹吸效应。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海阳市将聚焦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建设,以“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奋力打造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