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公交集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筑牢国企使命担当 奏响城市公交奋进曲

烟台党建 2024-12-12 08:49

  近年来,烟台公交集团党委紧紧围绕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作用发挥三条主线,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能力优、作风硬的党员队伍,为加快建设让政府满意、让市民满意、让职工满意“三个满意”幸福公交提供坚实保障。

  

  注重源头关口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突出政治标准、注重能力素质、严格发展程序,激活新发展党员“一池活水”。

  突出重点优结构。开展党员队伍情况分析,每年年初对各路队党员变化情况进行充分调研,有针对性填补空白班组11个。同时,注重向35岁以下优秀青年员工和后备人才倾斜、向生产经营一线班组长和业务骨干倾斜、向技术能手倾斜,推动党员队伍年轻化、高素质化。

  严把关口保质量。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考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学习,帮助其端正入党动机。对管理人员的考察,重点考核其在“业务精通、管理精准、服务精细”三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对一线党员的考察,重点考核“安全是否无事故”“服务是否无投诉”“行车是否无违章”,对有责投诉、责任事故、重大违章的驾驶员在发展党员上实行一票否决,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

  从严审核防诟病。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推行党员发展全程纪实模式,全面了解掌握积极分子现实表现,集团纪委提前介入,全面审查入党积极分子的廉洁自律、违纪违法等情况;集团党委认真审核入党积极分子的档案资料、政治表现及个人历史,对档案不规范、动机不明晰、程序有瑕疵的及时通报;市国资委党委对整个发展党员程序进行预审,通过“三级把关”,确保发展党员程序合规,不带病入党。

  

  注重凝心铸魂

  提升党员队伍素养

  将党员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坚持一条主线,抓实学习让内涵“富”起来。推动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通过个人自学、集体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我来讲党课”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头脑、进班组、进路队。

  构建两种模式,创新形式让培训“活”起来。线下,把党员教育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红色场站、红色站点、红色车厢,循环展播党的创新理论、优秀党员事迹等,让党员和乘客在行车途中能够耳濡目染的接受教育。突出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作为烟台市党性教育示范阵地的功能,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和模式,今年共组织450批1.6万余人次教育培训;线上,在微信公众号、集团网站设置党建知识专栏,打造党员指尖上的学习阵地。在党建文化展厅建立线上党建有声图书馆,党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收听1000多本党建知识书籍,方便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开设三个课堂,整合资源让效果“实”起来。开设“理论课堂”,由党支部书记每月组织党员开展1次理论政策宣讲。开设“劳模讲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线劳模党员讲“冰雪路面驾驶技能”等“技术党课”,带动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开设“廉政考堂”,每年至少组织1次党建和廉政知识测试,常态化督促党员时刻铭记党规党纪,强化党员遵规守纪意识,筑牢清廉国企建设思想根基。

  

  注重先锋示范

  彰显党员队伍担当

  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凝聚党建引领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突出党员作用,开展“三联三带”。支部书记联系一个后进路队,帮助路队做好员工思想教育、安全培训、服务提升等工作,切实做到党员身边无事故、无违章、无投诉。骨干党员联系一项具体工作,协作路队长做好场站管理等重点经营事项,推动场站标准化建设。每名党员联系一名群众,以“帮思想、帮业务、帮困难”为主要内容,发动党员为家庭困难的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为技能后进员工手把手传授技术。

  聚力攻坚克难,打造“两支队伍”。以场站为单位,成立党员突击队,在完成重大临时保障任务时,由集团党委进行统一调配,今年以来共保障迷笛音乐节、马拉松比赛等全市重大活动12次,充分体现了党员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责任担当。常态化设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每天早高峰和节假日到市区主要公交站点疏导市民排队乘车、文明礼让,引领文明出行新风尚。

  注重实践检验,搭建“三个平台”。深化党员示范岗建设,每年年初选取部分重点工作和技术革新任务,由党员技术骨干揭榜,年底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已累计完成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等120余项。深化党员劳模工作室建设,打造党员劳模工作室2个,通过开展“以师带徒”传帮带、“劳模党员讲党课”等活动,推动节能技术创新、安全行车及优质服务等实现新突破,各类投诉同比下降65.8%,有责事故同比下降35%。深化党员攻坚团队建设,面临重大技术革新任务时,采取临时组建党员攻关团队的方式,整合优质资源进行集中攻坚,在全国首创“以动力电池换新代替车辆更新”方案,延缓购车成本2.35亿元,荣膺“人民交通科技奖2023年创新应用奖”等三项国家级荣誉,切实让党建成为了看得见的发展力。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