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自贸片区5个项目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服务联动发展平台

黄渤海新区 2024-12-12 09:11

  新闻提要

  为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好发挥自贸赋能带动作用,加快推动联动创新区建设发展,不断扩大跨区域合作和协同创新,近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省自贸办)印发《山东自贸试验区服务联动发展平台(第一批)名单》。

  其中,烟台自贸片区的“海工装备企业创新服务快速响应中心”“山东省抗体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化工大脑’人工智能辅助研发平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等5个项目入选、占全省数量1/3。

  本次入选平台均为技术水平先进、应用示范效果突出、产业带动性强的创新项目,通过聚焦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全区主导产业以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未来前沿领域,发挥创新服务平台优势,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政策卡点和制度瓶颈,赋能产业协同和联动发展。

  海工装备企业创新服务

  快速响应中心项目

  聚焦解决中小企业技术瓶颈和寻求技术匹配难等问题,依托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围绕海洋工程、材料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建立企业需求与快响平台技术研发相衔接的“企需校供”新机制,开展即时性、有效性的信息与技术市场化服务,形成科技成果“产出—供给—转化”一体化模式,促进中小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目前,平台已与50余家烟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技术攻关、试验平台共建等市场化合作,服务威海金陵船舶、东营龙源清洁能源等一批省内联动创新区企业,解决海工装备等中小企业100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山东省抗体药物研发和

  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依托自贸试验区加快创新药审批上市优势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经验,搭建全省首个聚焦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CDMO)服务的“抗体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全球生物制药、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符合欧美标准的临床样品及生物药品的研发、生产外包服务,推动20余个抗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实现2款国家1类新药审批时间压缩40%以上。

  “化工大脑”人工智能辅助研发项目

  针对化工新材料产业在新结构、新配方研发领域的痛点难点,依托烟台国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化工大脑”人工智能辅助研发平台,可为高分子材料、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及器件等终端产业研发场景,提供从化合物设计、小试、中试、生产放大、工艺优化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研发服务,填补国内精细化工产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空白。目前,已服务万华化学、泰和新材等行业龙头、链主企业解决了一批智能研发和技术改进难题。

  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项目

  集聚国工智能、汉鑫科技、海颐软件、恒远智能等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搭建烟台特色工业互联网领域合作和促进平台,积极探索传统产业数字化治理和智能化改造全新路径,服务企业上云、产品协同、大数据分析等多种业务场景。目前,已为化工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区内外15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帮助企业节省各类人力50—80%,整体提高企业综合效率10%以上。

  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项目

  依托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优势,推动建设包含金、银、铜、铁、油、煤等多品类的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获批全国首个保税混铜业务试点,破解过去由外方垄断把持铜精矿混矿市场的问题,降低企业混矿成本和采购成本,联合东营自贸联动创新区、黄河流域腹地联动城市,搭建铜精矿“港口+航运+铁路”供应链条;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获取更多世界原油市场份额,打造北方最大的原油混兑基地;大力推广保税铁矿混矿“随卸随混”监管模式,建设全球首个干散货自动化码头,为铁矿类企业提供矿石智能装卸运输一体化等惠企服务。

  下步,烟台片区将进一步发挥好联动发展平台优势,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流动便利、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不断丰富自贸政策应用场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服务更多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链接战略资源、享惠自贸红利,赋能全区产业能级再上新水平。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