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12月8日讯(记者 董方义 摄影报道)大海,为烟台赋能;海鸥,为大海赋能;梅君,为海鸥赋能。
梅君女士今年65岁,家住芝罘区向阳街道菜市街。12月6日10点多,她赶到了烟台日报编辑部,从一个特大号黑背包里取出一张打印的“牧鸥志愿队招募令”,询问工作人员能否帮她在报纸上发布。
一纸“招募令”,引出了一个市民牧鸥长达25年的故事,也引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鸥未了情。
“把海鸥留在人最多的地方,价值才最大”
在烟台中心城区,有一条号称“中国最美海岸线”的观光带。它西起烟台山,向东经滨海广场、第一海水浴场至月亮湾,长约3公里,沿途及周边景点密布、景色迷人、鸥影翩跹,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烟台文旅当之无愧的“脸面”。
梅君日常牧鸥的地方,正是这段“中国最美海岸线”。
“这里美如仙境,我家离着又不远,走着一会儿就过来了。”梅君笑着说。
略一停顿,她又认真地告诉记者:“把更多海鸥留在‘最美海岸线’上,是‘锦上添花’,也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滨海广场一带常年游人如织。本地人有空儿都会前来休闲放松,外地游客就更不用说了,几乎必到这里“打卡”亲海。
“尤其是不冷的季节,这里节目不断,音乐会、美食节之类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人流量超大。”梅君深深体会到,这段海岸线给烟台人的生活平添了太多的诗情画意,而聪明的烟台人也用足了大海赠予的种种美好。
因此,梅君内心深处有个坚定的想法——海鸥是海洋的使者,她要通过努力把它们留在这里,扩大族群,为这片海增添更多的魅力、活力和生命力,让更多亲海的人欣赏到海与鸥相互成就的生态之美,与大自然更紧密地拥抱在一起。
“这样一来,鸥、人、海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市民游客得到了更好的亲海体验,烟台旅游得到了全国更多游客的好评,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梅君动情地说,“把海鸥留在人最多的地方,价值才最大。‘最美海岸线’上海鸥增多了,会让游客们觉得这座城市更亲切、更温暖、更和谐、更友好。”
听到游客赞美烟台,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采访中,梅君微信里接到了一位朋友传来的“情报”:第一海水浴场沙滩上有近百名游客在拍摄海鸥,但海鸥漂在水里不动,大伙儿束手无策。
“我这个黑包里,正好装着早晨刚制作的6斤鸥粮。”梅君说罢,直接赶到了第一海水浴场。
其时,天气晴好,空气清新,几乎没有风。在阳光照射下,第一海水浴场碧绿的海面上波光粼粼,不远处,200多只海鸥正慵懒地漂在水里,随着轻轻涌动的海水晃动着……时令已至“大雪”,记者却不禁有些春光明媚之感。
“冬天觅食困难,这些小家伙准是饿了。你看,它们比鸽子大一圈,浮在水面上像鸭子,站起来就是一只线条优美的大鸟,飞翔姿态很特别,一眼就能认出来。它们在三个地方扎堆,说明分属三个不同的族群……”一见海鸥,梅君喜上眉梢、如数家珍。
说话间,她取出鸥粮,走到了海边。
“孩儿们,开饭啦!”梅君抓了一把鸥粮,扬手召唤。
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海鸥们腾空而起,在一片清脆悦耳的鸣叫声中,一起向梅君飞来。她一次次用力将食物抛向低飞的海鸥。一些食物在空中被海鸥接下,而落水的也浪费不了,早有眼尖的海鸥俯冲下去啄食干净。
“美!太美了!”“快抓拍!”“妈妈,你看,海鸥在飞行中吃上一口,然后转个圈飞回来再吃一口……”游客们欢呼着围了上来,拍下了一张张人、鸥、海同框的靓照。
“海鸥太亲人了,它们是大海的绝配。这次烟台之旅真是不虚此行。”带着老伴和孙女从山西赶来旅游的武先生兴奋地说。
此时的梅君,看到海鸥吃得津津有味,听到游客的赞美,脸上早就笑成了一朵花。
喂了一会,梅君有些累了,便将一把鸥粮平放在右掌中,引得七八只海鸥争先恐后地飞来啄食,胆小的啄一口就撤了,贪心的连啄两三口才飞走,还有两只撞在了一起。梅君悄悄摸了摸其中一只海鸥,对方只顾抢食,竟没顾得上“理会”。
“海鸥通人性,只要喂它一两次,它就能认识你,慢慢地就敢靠近你了。”牧鸥时,梅君和游客们聊着天。
热闹持续了半个小时。陆续吃饱的海鸥又相继躲到水里漂着,兀自思考“鸥生”去了。游客们看过了“百鸥翔集”的大场面,早已心满意足,便也不再“打扰”海鸥,去欣赏别处的风景了。
梅君将沙滩上的垃圾捡拾了一遍,还戏称“帮海鸥收拾收拾家里卫生”。
随后,梅君向西走到了滨海广场。这里开始只有20多只海鸥,但没过多久,从西面烟台山景区的树林和北面大海深处陆续飞来了上百只海鸥,把剩余鸥粮全部吃光了。
她把海鸥当孩子,曾救活一只腿折的灰背鸥
“我下次想带孙子喂海鸥,几点来合适?”来自栖霞市的田女士向梅君请教。
根据梅君的经验,海鸥一日两餐间隔约5小时,吃饱后就不怎么和人互动了。在滨海广场,冬季一般上午9点半到下午3点半天气相对暖和,是观鸥、喂鸥比较理想的时段。
“遇到特殊天气就不是这样了。” 梅君说,像大雾、阴天之时视线不好,空中鸥影难觅;碰到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大多数海鸥也喜欢找个地方躲着,“而到了夏天,它们觅食时间会提前,避开高温时段。”
“海鸥是杂食动物,不怎么挑食,但绝不能投喂已变质的食物。”多年来,梅君早就把海鸥当成了孩子,一直在探索它们的“口味”,投喂的是自己切碎的肉、肠、水产品、水果等各种海鸥爱吃的食物。
牧鸥,是有成本的。早年,梅君除了购买食物,每次聚餐也会将一些合适的饭菜打包做成鸥粮。等退休后应酬少了,孩子也不用自己操心了,梅君每月固定拿出1000元钱,作为海鸥的“口粮基金”。
“这些年,我有空就喂,每年都喂140次以上,平均两天半喂一次。当然,不同季节投喂的数量也不一样。”梅君风趣地说,在她家,海鸥吃的远比人吃的多,菜市场的人见她每次买那么多吃的,都挺好奇的。
其实,梅君的退休金不算多,她平时喜欢在郊区种植瓜果蔬菜,生活支出比较有节制,但为海鸥花钱却一点也不心疼。
每次面对“这么做图个啥”的疑问,她都会轻描淡写地回答:“就算每天山珍海味,又能带来多少快乐呢?我更喜欢精神富足。”
早年,人们常说海鸥是到烟台越冬的。但是现在,游客无论几月份来滨海广场都有机会见到海鸥,6月至9月海鸥数量反而更多。
“今天夏天,我有一次看到滨海广场上空密密麻麻飞着1000多只海鸥。”梅君说,牧鸥25年来,她见证了“最美海岸线”上海鸥数量的逐年增多,“具体多少没法说,但数量翻了三番不止。”
25年来,海鸥给梅君带来了太多的快乐,但偶尔也会让她伤心难过。她不止一次见过死去的海鸥,每次都心疼不已,亲手将其埋葬。
2018年秋天,梅君还奇迹般地救活了一只受了重伤的海鸥。
那天,梅君在第一海水浴场牧鸥时,发现了一只折了腿的灰背鸥,便将它带回家,在其伤口处消毒,将骨折部分归位,敷上磨成面粉状的止疼药,再缠上创可贴,设法将伤腿固定,然后试着喂水和小米,情况好转后,又喂小鱼补充营养。就这样,在梅君精心呵护下,一个多月后灰背鸥真的康复了,在屋子里飞来飞去,打开窗户都不飞走。放生时,它在梅君头顶上盘旋了好几圈才振翅高飞融入鸥群。
带着一位百战老兵的嘱托,她说还要牧鸥20年
梅君祖籍威海,高中毕业即来到烟台工作,居所临近大海。很快,她就爱上了这座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的城市。
“这里风景如画;这里海鲜管够;这里民风纯朴,人们性格温和、对人友善……”梅君说,在她的眼里,这座朝夕相处的城市“一街一巷都有历史,一景一物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有情感”。
2000年初春时节,梅君在海边玩遇到一只流浪狗,就找出食物喂它,不料引来二三十只海鸥对食物“虎视眈眈”。她心领神会,赶紧把剩余食物弄碎,抛给了海鸥。
当梅君转身离去,海鸥们继续跟在她后面飞。“没有了。”梅君对着海鸥摆摆手,又翻了翻衣袋,重复了两三次,聪明的海鸥果然不再“纠缠”。
人鸥配合如此默契,让梅君心生愉悦。之后,她一得空闲就去喂海鸥。
2004年8月,烟台山东面海边建成了美丽的滨海广场。“我感觉海边一下子变成了现代化的模样,烟台的都市气息也随之浓郁起来。来这里散散步、看看海、吹吹海风、喂喂海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梅君提及此事,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
梅君带着父母去广场玩,结果父亲梅世兰也迷恋上了喂海鸥。梅君说,从那以后,陪伴父亲给牧鸥增加了一个理由。
说起照顾老人,闻讯赶来的弟媳文女士伸出大拇指,告诉记者姐姐梅君特别孝顺,2010年母亲去世后,她就坚持把父亲接到自己家里瞻养。
父亲年龄越来越大,梅君就用轮椅推着他去广场晒太阳、看大海、喂海鸥。看到那么多海鸥围着轮椅飞,在自己手上啄食,父亲脸上露出了像孩子一样纯真的笑容。彼时情景,让梅君久久难以忘怀。
梅世兰14岁参军,16岁入党,是一位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百战老兵。
“战斗中,有弹片嵌入了他的额骨,射进他后背的弹片终生无法取出,他左下肢严重伤残险些截肢,他的手指也受了伤……”梅君说着说着,眼圈红了。
作为一位枪林弹雨中的幸存者,梅老先生一直很低调,常说他们出生入死打仗就是为了天下太平,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置身滨海广场,前面大海远阔,后面城市繁华,身边群鸥环绕,老人家应该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当年浴血奋战的意义。可能在那一刻,“安宁”“祥和”“岁月静好”都已经具象化了。
2017年8月,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老人家这一生没有什么遗憾,临终前很平静,还嘱咐梅君“没事的时候就去喂喂海鸥”。
父亲去世后,梅君带着父亲的嘱托,怀着对父亲的念想,更是把牧鸥作为余生中的“必修课”。渐渐地,她也成了“中国最美海岸线”上的一道风景。
牧鸥25年,对梅君亦有回报——保持了年轻的心态和良好的身材,淡化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她表示,自己还能牧鸥20年,但这件事情总该有个传承,期待更多热心市民来做“城市牧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