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不简单丨“陆海接力”护600吨虹鳟一路向“鲜”

黄渤海新区 2024-12-03 09:12
  近日,“经海002号”智能网箱迎来一批“特别”虹鳟鱼苗。经过淡水与海水“接力”,鱼儿依旧活蹦乱跳、水花飞溅,一路“新鲜到家”。

  今年,经海渔业传来喜讯——深远海智能网箱首批600吨深海虹鳟成功出鱼,标志着烟台黄渤海新区实现国内首批商业化量产海水虹鳟、国内首创虹鳟鱼淡水与海水接力,内陆到深远海网箱养殖试验成功。

  既有油脂的温润,又不失鱼肉的紧致,当浓郁的鲜香在口中瞬间散开,“陆海接力”实现了具象化。但曾几何时,由于养殖条件所限,品尝这样的美味主要依赖进口。

  据悉,目前虹鳟养殖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像新疆、青海、山西这样具有冷水资源的淡水湖泊,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开拓养殖空间成为发展重中之重。

  2021年,具有丰富深远海养殖经验的经海渔业开始探索虹鳟鱼“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将优质鳟鱼种在淡水繁育并盐化后,引入海水养成。经海渔业相关科研人员介绍,“南隍城海域水流速快、海水流动性强、水质纯净,生长其中的鱼类肉质会更加紧实鲜嫩。更重要的是,单个深远海网箱包围水体达9.4万立方米,养殖空间更大。”

  2022年,经海渔业首次开展淡水虹鳟鱼深远海网箱养殖小规模试验;2023年成立黑龙江经海鲑鳟鱼种业有限公司,打造国内独特领先的鲑鳟鱼种质生产基地,成功解决国内无法自主繁育、完全依赖进口等苗种问题;同年,购进36万尾虹鳟鱼苗种投放于南隍城岛智能网箱开展养殖。

  2024年,经过7个月的养殖,虹鳟鱼整体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95%以上,大规格虹鳟鱼达到每尾4公斤,实现首次大规模起鱼上市。从自然海域采用深远海网箱养殖出的虹鳟鱼,背部呈棕蓝色、侧面和腹部呈银白色,色泽橙润、口感软糯,达到刺身级品质。

  “淡水是盐度为0的环境,入海是进入盐度为30的环境,因此虹鳟盐化需要慢慢适应。”相关负责人称,可以想象,短短几年600吨深远海虹鳟成功出鱼的背后,公司付出了很大努力。

  如活鱼运输和中转,经海渔业研发、配备了“经海1号”运输船,满载量可达60吨,配备增氧、制冷、循环水及自动化驳鱼设备,是全国首艘批复建造的渔业养殖运输船;在虹鳟养殖上,烟台经海渔业深海智能网箱配备了智能水下机器人、智能投喂装备、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水下监控系统、多波束声呐、双目识别系统……

  “陆海接力养殖”起势良好,经海渔业也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冷水资源仍是虹鳟养殖最大困难,深远海突破的重要方向,经海仍然会尝试往更深、更远的海域去扩展。一方面寻找更适合度夏的海域,另一方面也在抓紧力度培育耐高温虹鳟品种(系),最大程度克服海水虹鳟养殖度夏困难。”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介绍。

  目前,经海渔业在全国总共运营300多个养殖网箱,今年网箱数将增加到500个,用于繁育、盐化虹鳟鱼苗。此外,虹鳟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实现海产虹鳟商品鱼的全年持续性市场供应。届时,虹鳟年产量将达到5000吨,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