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总工会创新“113”工作模式,通过搭建一个网格、构建一个机制、做实三大举措,持续推动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行业企业健康发展。今年10月,《莱阳市总工会创新工作模式 助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创新案例入选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一、搭建一个网格,夯实工会法律服务阵地建设。一是组建服务队伍。联合山东阳正律师事务所成立工会法律服务工作室,与人社、法院、司法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组建由4名集体协商指导员、9名专业律师、45名志愿者组成的骨干队伍,为全市职工提供法律宣传、咨询、调解等专业化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共为1万余名职工提供法律服务。二是加强阵地建设。以市职工服务中心、工友创业服务中心、山东阳正律师事务所为阵地,设立3家工会法律服务站。依托“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加强法律服务功能,在重点工会驿站、司机之家设立普法宣传角,张贴法律服务网格图,定期开展普法宣传。依托全市各镇街总工会分设18个工会法律服务点,各站点配备1名工会工作人员和1名律师,职工可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联系所属网格内服务点,形成职工服务中心案件受理、18个服务点协同处理的工作模式,缩短矛盾纠纷化解时间,实现了各服务点从建好到用活的转变,逐步构建起工会法律服务网格化全覆盖格局。各网点累计受理各类诉求60余起。

二、构建一个机制,充实劳动法律监督队伍力量。一是建立“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联席工作机制。多次组织召开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专题会议,协同制定工作制度及工作清单,形成机制共建、信息共享、多方联动、程序衔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化解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队伍建设,吸纳人社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专家团队等力量,深化劳动关系领域五方协作,通过资源整合、职能延伸,不断培育壮大调解员队伍,进一步强化工作外延力量,实现劳动争议裁、调、审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共调解劳动争议案件50余起。二是强化基层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指导25人以上建会企业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制定并下发《关于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线上培训〉的通知》,为监督员进行线上培训,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情况进行劳动法律监督。目前,已有256家企业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112人取得工会法律监督员证。

三、强化三大举措,助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落地生效。一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联合山东阳正律师事务所成立工会法律服务工作室,组建一支9人律师宣传团队,围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五一”劳动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女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工资支付等主题的“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律宣传活动50余次,发放相关材料1500余份,惠及职工5000余人。二是深入开展法治体检。组织工会律师联合市司法局到18个镇街开展“梨乡工会红·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醒企业规范用工行为,防范劳动争议风险。截至目前,共开展法治体检23次,填写23份法治体检表,围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开展座谈23次,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增强职工法律维权意识。三是系统开展法律培训。开设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线上培训班,围绕“一函两书”工作实际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解读,全市50余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参与培训,成功化解劳动纠纷20余起,涉及金额30余万元,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贯通、机制健全、运作规范”的工作格局。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