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别策划·同路40载 | 张旭东:“医”路变迁 不改医者心

黄渤海新区 2024-10-08 10:26

  编者按:

  在这热烈欢腾的国庆假期,我们也迎来了烟台开发区建区40周年。为此,黄渤海新区发布推出“国庆特别策划·同路40载”栏目,以人物视角展现烟台开发区四十年来改革开放,勇立潮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在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一座只有三层的小白房静静矗立,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区级医院。这张照片,是张旭东医生珍藏多年的记忆之一,它不仅记录了他医学之路的起点,也开启了一段关于成长、奉献与蜕变的故事。

  照片中的医院,是张旭东初入医疗行业时所在的“小三层”——烟台业达医院的前身。那时的它,还叫烟台开发区医院,环境艰苦、设施简陋,但正是这样的环境,磨砺了他的意志,点燃了他对外科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开发区的缘分也就此展开。

  “‘小三层’时期仅有两间正式手术室,当时在这里做的第一台手术是一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是我们医院一位护士的父亲,手术做了4个多小时,好在非常成功。”张旭东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充满激情的青春年代。

  1994年,刚从潍坊医学院毕业的张旭东回到老家烟台,满怀憧憬地加入烟台开发区医院,他迫切地希望能将自己学校中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大展身手。“小三层”虽然没有想象中宏伟,但好在“五脏俱全”,外科的工作磨练,以及外出进修学习,让张旭东等青年医生得到了不少历练,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2002年,开发区医院接到了烟台市的援藏招募通知,希望青年医生能够踊跃报名参与援藏。“这证明我们医院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可以加入援藏队伍,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给藏区。”张旭东说,虽然当时面对未知环境有所担忧,但在市区领导和医院的鼓励下,他们一行人毅然奔赴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支援。

  “我记得很清楚,飞机快到的时候往外看,天上没有云彩,就是纯净的蓝天。再往下一看,连绵的山和山上的小人都能看见,原本紧张的心情当时一下就舒畅多了。”张旭东回忆道,落地到达县医院后,他们发现,风景秀美的藏区医疗技术条件竟然比想象得还要差。“我自己是外科,同行的另外两位分别负责内科和妇产科,我们忽地一下就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这个事情必须尽全力做好。”

  时间一晃,三个人克服高寒缺氧、医疗条件落后等困难,认真履行使命和职责,圆满完成援藏任务。救治过的藏族阿姨送来甜茶,当地县医院大夫声声感谢,张旭东觉得仿佛就在昨天。“2022年,时隔20年后,业达医院作为三级综合医院第三次派驻青年医生援藏。我跟新的一批援藏回来的孩子们聊了聊,听说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张旭东指着手机里的照片说,原来的聂拉木县的老街都看不见了,城市拥有了崭新的面貌,医疗条件很是不错。

  聂拉木县今非昔比,开发区的城市变化同样日新月异。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医学生成长到如今神经外科骨干医师,也是开发区成长的见证者、参与者。“比如海边这个公园的变化,原来槐树林子里边都是细沙,现在里边硬化绿化都很好,早上沿着海滨路骑车过来非常舒服。”张旭东说。

  “现如今,我们吸引了全国各地一些高水平专家入驻,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并不是说一辈人就能把这个科室和这个医院发展好,我们通过几辈人的努力,它一定可以更先进更成熟。每一代有每一代努力的结果,每一代有每一代付出的意义。”张旭东满怀希望。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