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这热烈欢腾的国庆假期,我们迎来烟台开发区建区40周年。为此,黄渤海新区发布推出“国庆特别策划·同路40载”栏目,以人物视角展现烟台开发区四十年来改革开放,勇立潮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从火车站下来,交通不太便利,一路颠簸,到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滩。”春晖志愿服务中心夕阳红团队队长齐虹回忆道。1995年,齐虹跟随丈夫工作调动,一家人从西安来到烟台开发区,“荒凉”成为她对开发区的第一印象。
当时,从颇为发达的西安来到烟台开发区,年轻的齐虹心里有些落差,心里也一度埋怨。但在这里居住的30年里,她目睹了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难以离开,开发区承载了她太多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交通。开始自己每年回老家都要倒好几班车。”齐虹说,“自此的几年里,崭新的柏油马路日新月异,十几条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机场也有了,自己与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坐在公交的窗边,飞驰于海边公路,任海风吹乱头发,看碧波蓝天、海鸥翔集,夕阳在地平线慢慢落下,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她在家乡没有过的感受。
“记得很清楚,1987年10月开通了第一辆公交车。我喜欢开发区的公交车,不仅途经的风景靓丽,而且每一位司机师傅人也很好。”齐虹回忆着,有段时间柳子河改道,司机师傅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一位上车的乘客,告知大家前方道路施工,应该怎么改班车,怎么绕道。
年纪大了,齐虹就更喜欢低碳出行,骑车或步行的目的地有很多,大多离不开书、离不开花草。去图书馆、文化馆、33号书院、亚东柒号,也去天地广场、福莱山公园、后沙广场……在齐虹看来,开发区最不缺的就是书和花。
最近,年近70岁的她喜欢上了声乐,就去文化馆学习免费的声乐课程。这也不是她第一次“蹭课”了,她在老年大学学朗诵,也曾在33号书院听过名家讲书、讲写作。
除了看书学习,齐虹还热心做公益。如今,她加入春晖志愿服务中心已经八年,从两个人起步到如今注册人数逾万人,她参与志愿服务超过了七千个小时。对此她也只是简单地表示,帮助别人能够得到快乐。
帮助别人的同时,齐虹还把志愿服务队里看到的和听到的故事整理成演讲稿,并在各种场合宣讲。多年积累下来,她担任了工委讲师团百姓宣讲员、开发区红色宣讲团成员、“自贸巾帼红”百姓宣讲团成员等诸多工作角色。
“精彩地活着,优雅地老去”。这是齐虹最喜欢的一句话。她说,30年间,她见证了烟台开发区这座城市的发展,基于对城市无限的热爱,如今变成了“我们在开发区精彩地活着,优雅地老去”。
文字:王虹翔 视频:李锐锐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