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真,与紫薯无声对话

烟海e家 2024-09-23 09:20

烟台融媒9月23日讯(记者 庞磊 通讯员 陈煜坤 摄影报道)9月22日,秋分。暑热褪去,天气一下子凉快了。

“穿件外套,可别感冒了!”这一天清晨5点多,李培真接过媳妇扔过来的衣服,急匆匆地从海阳市小纪镇旺达合作社出发,前往司马官庄村的紫薯地。合作社的村民们,天蒙蒙亮就开始干活了。

轻抚藤蔓,与紫薯无声对话

站在田埂上,李培真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心中涌动着对丰收的无限期盼。拿起铁锹和篮子,李培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紫薯田。他俯下身子,轻轻地拨开紫薯藤,查看土壤的湿度和紫薯的生长情况,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在与这些紫薯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去年第一年种紫薯,大概有200亩,平均亩产4000斤。今年是第二年,一共种了600亩左右,亩产预估5000斤左右。”回想起这一年来,从春耕到夏耘,辛劳的每一天都是为了这一年的收获。他轻轻抚摸着粗壮的藤蔓,仿佛在与地下的紫薯无声对话。

数一数,一棵12个精品薯

“紫薯与烟薯的种植有什么不同之处吗?”面对记者的问题,李培真娓娓道来:“二者大致相同,我们种的是烤食紫薯,为了果型好看,不让地瓜长得太大,单果重300至400克是最理想的。今年我尝试使用大垄单行密植,亩用苗5500至6000棵,目前看效果很好。”

2020年,干了十数年销售业务的他厌弃了大城市的灯红酒绿,毅然返乡种地。花生、地瓜、玉米……啥都尝试过,种啥也得啥,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就是天生做农民的料。

得益于多年的销售经验,李培真种出的农产品从不愁卖,从线下批发市场、实体店到线上电商、团购平台,他都轻车熟路。为了解决初级农产品储存期短、价格低的问题,他和刁玉山一起办起了农民合作社。李培真年轻脑子活、敢闯能吃苦,周边村民都愿意跟着他干,合作社让他们过上了“旱涝保丰收”的好日子。

日头升高,田间地头一片繁忙而喜悦的景象。

“快看!这一串结了这么多,我来数一数,1,2,3……大小10个!”“我觉得比第一年长得顺溜!”听着村民热闹地讨论,李培真抿嘴一笑,“结果较多的紫薯,有的一棵能长出12个精品薯。不过今年天气特殊,大批量收获还得再等几天,月底就能全面上市了。”

秋分过后,紫薯田里基本不用忙活了,坐等收果即可。隔天除草,确保无杂草生长,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营养就行。不过,李培真根本闲不下来,今年收了几十亩梨园,马上要准备追秋肥了。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村民热议着今年的紫薯产量、品质,以及市场上的行情,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的期待。

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李培真和村民陆续收工回家,家里准备好了可口的晚餐,煮花生、炒芋头,通常都是地里产什么,饭桌上就吃什么。

饭后,村里的乡亲们喜欢拿着蒲扇,围聚在村口的大树下,分享着丰收的故事和喜悦。“这几天,很多平台找我,说明咱们‘优吃头’‘果色田乡’的自有品牌越来越响了,销售量逐步上升。”李培真满意地说。旁边一位老人补充说:“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了。国家政策好,农业技术也先进,咱们农民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啊!”

大家纷纷点头,有的谈论着如何提高产量,有的规划着来年的生产计划,准备尝试新的作物。夜幕降临,欢声笑语在村口回荡,那是对劳作了一年的农民最好的回馈,也是对未来新生活最真挚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