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莱阳市实施强镇筑基行动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创新施策、先行先试,多措并举办好乡村教育,在姜疃镇成功申报强镇筑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经逐级申报、遴选推荐,2024年2月,莱阳市穴坊镇被山东省教育厅评审认定为“第四批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为乡镇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强基础,创设优质育人“硬支撑”。一是加大教育投入。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打通穴坊初中东、西校区间的隔离墙,新建教学楼,并在已有综合实验办公楼、学生公寓、综合餐厅、学术报告厅、教师周转宿舍等基本条件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安装更新配备办公电脑、微机室、多媒体设备、大功率吊扇、净水系统等硬件设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二是优化教育布局。以强镇筑基拓点扩面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学校管理提质改革、师资均衡配置、教育评价改革,不断夯实城乡教育发展基础。组建南部羊郡、团旺、躬家庄等地区幼教集团、城乡学校联合体6个,形成以强带弱、一体发展格局。撤点并园,完成穴坊镇民办幼儿园合并,投入50余万元对中心幼儿园进行了改造升级,进一步壮大幼师队伍,学前公办率大幅提升。三是打造特色品牌。穴坊初中“STS”教育成果享誉全国,师生参赛作品多次获全国、省市奖项,被中国科协青少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5部门联合评为“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活动示范学校”,科技教育融合劳动实践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二、强师资,打好人才引育“组合拳”。一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统筹制订穴坊镇及周边教育集团教师培养计划,各学段学科教研员及全市骨干教师走进试点镇,对学校课程开设与实施、“双减”政策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进行精准把脉,通过送教下乡、课堂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学科教研进行专项指导。同时,深化联盟协作,深入开展区域协作集体备课、听评课、专题研修活动,促进基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二是不断提升教师素养。以莱阳市教育领军人才培养为抓手,加大教育教学领军人物及烟台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指导学校通过举行各种讲课比赛、组建镇级教研团队,建立名师工作室、实施“青蓝共成长”计划等活动,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正拔节成长。三是加强城乡交流轮岗。按照“因地制宜、政策引导、城乡互动”原则,全面推进集团内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制度化,打开“人才围栏”,鼓励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优先轮岗,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实现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安排乡镇教师进入城区学校学习培训、提高技能,实现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
三、强协同,激活教育发展“动力源”。一是教研组织转型。以教科研中心专业资源为主,成立学科指导小组,构建穴坊镇、姜疃镇为中心实现教育区域联盟教研引领,建立问题主题化、主题课题化研究思路,统筹安排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和进度。二是教研任务转型。明确联盟教研的“四位一体、五维转变”任务策略,即教研、科研、培训、评价一体化;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定向教学向自主求学转变、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转变、单向灌输向多维互动转变,经验评价向数据评价转变。三是教研机制转型。建立校本教研日、学区教研日、集团教研日“三级联动”教研机制,通过“四一体·三融合”教研体系,实现了集体备课、课堂同研、教学监测、教学资源一体化,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日常教学相融合,确保教研工作做到真思考、真研究、真提高,充分发挥优质学校、优势学科、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破解乡村学校学科教师少、教研力量弱的困局。四是创新改革评价。积极探索符合乡村教育特点的教育评价改革办法,将德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探索适合学生成才、学校发展新路子,打造“中医药教育”“葫芦烙画”等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劳动教育品牌20余个。五是健全家校沟通。印制家校联系卡,多渠道拓宽师生家长问题反映渠道,变“阻塞式架构”为“贯通式体系”,调动家长参与推进学校网格化管理共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协调处理学生心理发展、课业负担等问题20余个。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