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收藏有一张美国Keystone View公司于1905年发行的照片,说明是“中国芝罘茶庄”。经查哲夫和王景文先生所编《烟台旧影》书中,有很相似的一张明信片,所标明的是“瑞蚨祥和鸿记茶庄”。经笔者和王义平先生研究考证,此照片应是老烟台的瑞蚨祥绸缎店。

烟台瑞蚨祥绸缎店,是山东章丘县旧军镇孟家独资开设的,系济南瑞蚨祥总店的联号之一。自1862年开始,瑞蚨祥字号在全国有14家之多,闻名海内外。当时的东家叫孟雒川。
烟台瑞蚨祥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春在大庙东首路北(北大街)买地2.5亩建店,光绪二十年(1894)秋竣工开业,经营绸缎、布匹、皮货、洋货、百货等,闻名胶东。
裁云锦 织衣裳
烟台瑞蚨祥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依济南瑞蚨祥的式样而建,建筑木料都是从东北海运到烟台,所用泥瓦匠、木匠、雕刻等工匠皆从济南雇来。整体建筑呈长方形,一楼门面是6大间,上下两层门市房是36间,坐北朝南。设有上下外廊,立柱支撑。一楼花格木门窗,门楣雕刻花纹祥图,二楼的外廊栏杆雕刻宝瓶莲花祥纹,栏杆扶手雕刻狮子瑞兽。二层楼檐下并排横挂三块镀金镂空大匾,左书“裁云锦”,中书“云汉天章”,右书“织衣裳”,儒雅大气,苍劲有力。
瑞蚨祥建筑讲究风水,当初打地基时,特意让门前这段马路两头高中间凹,下雨时,水聚门前,寓意聚财、发财。
1930年时,刘珍年在烟台修建水泥马路,瑞蚨祥经理为保其好风水,托人情出钱多购水泥等物资,把门前的路仍然修整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烟台瑞蚨祥的大门外东侧挂有招幌,上写着“济南瑞蚨祥自置绸缎洋货发行”等字样。大门口西边挂有民国书法家萧彝元书写的“瑞蚨祥绸缎店”的大铜招牌。正面楼中间没写烟台瑞蚨祥的字号。
进店后两边是柜台,厅内北面是楼梯,楼梯上后半部罩有玻璃罩棚,拾级登楼,处处可见墨香:入楼梯口迎面挂着清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庠写的“天孙云锦”匾额。除此之外,厅中还挂有若干匾额:清光绪六年(1880)状元黄思永写的“綵耀珠玑”,清光绪甲午年旗人大书法家葆初书写的“荣添纶綍”,清光绪年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书写的对联:“霞彩缤纷辉锦绣,天宫组织焕丝纶”,道光十八年(1841)进士、大书法家毕道远写的对联:“吴绢越锣务惟其备,齐缣鲁缟服之是宜”,还有光绪年间进士、大书法家田智枚写的对联:“卿云糺缦迎佳气,湛露霑濡焕宝光”。整座店厅中散发着浓浓的儒雅之气。
烟台瑞蚨祥的楼后面连接着两个大院子,分南北院,中间有个石砌门,上刻“乐趣雅怀”四个大字。前院是经理室6间、会计室6间、厨房4间、理发室等,并有石榴树一株和水井一眼。后院有北屋、东西两厢房,皆是库房和货房,并设有镖房,总共68间。西北角有香椿树,东北角开有后门,出门就是烟台二道街,店里进货卸货都走此门。
货真价实 言不二价
烟台瑞蚨祥设有经理和副经理,实行经理负责制。自光绪二十年开业(1894)至烟台第一次解放(1945年8月),前后六任经理都是东家任命委派。
第一任经理孟广州,是东家孟雒川的远房本家,自第二任起都不是东家的本家人,但都是章丘本乡人,依次为辛浥泉、陈少奎、成芝庭、孟锡九、辛意防。
经理以下设有柜头,柜头领导伙计和学徒。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店员近50人,分工相当细致。如,前柜专售卖白布和各种染色布,主要顾客是普通市民和农民;二柜专售各种花布、广货、呢绒;绸缎柜、皮货柜设在二楼,各专柜相应设置柜头和伙计人数。还设有账房、号房、厨房和更房等。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岗位,名为“瞭高的”,前柜2人,二柜1人,楼上2人,均由擅察言观色能说会道的老伙计担任,主要职责是送往迎来,监督各柜台售货和小偷行窃。有时,经理、副经理也到前面瞭高。
瑞蚨祥经营中始终遵循东家孟雒川提出的“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十六字店训。这是瑞蚨祥最大的金字招牌,烟台瑞蚨祥自然一体遵守。
烟台瑞蚨祥名义上是济南瑞蚨祥的分店,但进货和外联都是独立的。为保证货品质量,对高级绸缎如熟罗、漳绒、物华葛,都是直接向厂家定织。对于大路货品,如白布,瑞蚨祥将其染成各种色布投放市场。
瑞蚨祥有自己固定的染坊,除按时付清费用外,逢年过节还给染坊送肉送面,所以染坊格外卖力,染出的布质量好,特别受农民的欢迎。
瑞蚨祥实行言不二价,不要谎价也不讲价,而是采取“足码让尺”的办法,卖给你一丈暗加几寸或一尺,顾客回家一量布有多余,口口相传,瑞蚨祥名声远播。
东家出钱不出力
西家出力不出钱
烟台瑞蚨祥自建店以来,获取利润丰厚。
据有关资料,上世纪20年代,每天营业额是500两银子,每年15万两至18万两银子的营业额,利润颇为可观。1930年至1937年,每月是3万多大洋,每年有最少12万大洋的营业收入。
1935年,烟台有72家绸缎布店,瑞蚨祥是生意最好的一家,其他绸布店无法相比,有些甚至倒闭。如,其对面开了一家洪来盛布店,本想沾点人气,可不出一年便被瑞蚨祥挤倒了。
1933年民国政府改革币制“废两改元”时,烟台瑞蚨祥固定资产9万大洋。最鼎盛时拥有全部资产11万2000大洋。还在烟台东顺、德盛永、协太等银号存着大量的资金。
1938年日本鬼子侵占烟台前,瑞蚨祥经理命员工把店内所存的铜元,装在用布缝好的布袋里,每袋装20吊约装50袋,丢在后院的井里藏在水中。等几年后需要时,用铁钩仅捞出一小部分,因布袋腐烂,铜元多数沉入井中。可见瑞蚨祥真的不差钱。
烟台解放后,据1950年估产,瑞蚨祥的房产、家具,还有出资在别处置的两处房产,价值5万4千余元,几乎占企业总资产的一半。
按照瑞蚨祥的规矩,整个投资由东家出资,东家不经营企业,而是把资本委托总经理或经理,称“西家”,由“西家”负责经营管理。实际是东家出钱,西家出人。东西两家的利润分成定为“钱七人三”,东家分得总利润的百分之七十,西家占百分之三十。
所谓西家,就是以经理为代表的所有店员。但是经理和有资格的柜头实行的是股份制。烟台瑞蚨祥职位最高的经理吃3至4厘股份。如经理孟广州、辛浥泉等人,每年1800至2000大洋,而大多数店员每年50至120元大洋。学徒三年不发工资。出徒当年即发工资50元大洋。每年年底一次性分配,扣除一年的借款和购物费用,其余额全部发给。
当时有谚语:“东家出钱不出力,金银财宝来得易;西家出力不出钱,挣个铜板难上难。”
初一十五“四一六”
烟台瑞蚨祥对店员的待遇,比别家的店要高。每到夏天发雨鞋一双草帽一顶扇子一把,每年冬天发一双棉鞋、一件棉背心,一副手套。店员通常头戴红顶瓜皮帽,黑带子扎腿,脚穿圆口布鞋。店员还享受“内购价”——买10尺以内的衣料按四六折算,买一丈绸缎算六尺。日常用的包脚布、腰带、腿带、枕头巾、包袱皮等不要钱,但不能自剪,要柜头代剪。
店里设有食堂,所有人员不收费。有两名厨师专门做饭菜,质量很好。每天吃两顿饭,上午8点至10点半,下午2点半至5点。每餐开五桌,每桌10人并有学徒一二人服务。
瑞蚨祥无论是谁都吃一样的饭,每桌都有经理副经理压桌,既安静又不浪费。上午荤素各两菜,每人一碗汤,下午荤素各二还加两大件菜,吃完可再添。因饭菜质量好,一天两顿没人觉得饿。每隔两天一顿面条或一顿饺子、包子。每逢初一十五吃犒劳,可吃一顿“四一六”(即四个凉菜、六个热菜、一个大碗)。每顿晚饭都有酒,但是学徒不准喝。过年过节可随便喝酒,但不准猜拳行令。
每人每月报销一次洗澡费,店里有专门理发师,规定5天刮一次脸,20天理一次发。店员看病吃药或住院费用全部报销。店员大多数是外地人,每年规定探家一次,时间50天,来回路费、路上饭费全部报销。
每天营业时间根据季节,一般早7点开门、晚8点关门。关门后要整理货物,缺少啥货,就要从库里领取补好。学徒的还要练毛笔字、打算盘、练用尺量布等基本功,约晚10点以后睡觉,早5点30分起床准备营业。
过春节放假5天,尽管很多店员和经理都不能回家,但在店里过年,同样很热闹。
瑞蚨祥大门会挂上五色彩绸和彩灯。大年初一凌晨4点,全体起床,收拾整齐,穿好新衣,第一件事就是敬财神。供桌上摆有两条活鲤鱼、两个小金元宝、两个大银元宝、两封铜元、两串铜钱,还有面做的刺猬两个和供菜。先由经理带领副经理及各柜头、店员一众人,依次跪拜,完毕后,要团拜,大家围成圆圈,有司仪主持,依次给经理副经理柜头等拜年。最后共同说“恭喜发财,年年如意,万事亨通,大家恭喜”。
接着,营业大厅摆上饭桌,全体集中于此,摆桌开饭,喝好酒吃好菜。第一道菜是生拌凉菜,意为“生财有道”;第二道菜是韭菜,意为“久而有财”;后又吃鱼,意为“年年有余”;还吃豆腐,意为“人人有福”;再吃年糕,意为“年年高升”;最后吃饺子,意为“全家团圆,大气生财”。
饭后,经理在店里接送来拜年的客人,店员分成两班,一班在家,店里有锣鼓一套,胡琴、二胡、月琴、象棋、留声机等,可尽兴畅玩;另一班,由人带领到烟台山上看日出,然后可分散游玩,观看庙会,探亲访友。初一至初三,店员轮班玩耍。初三晚上开始看官戏。
所谓看官戏,是由店里出钱统一买票,集体看戏。一般是在丹桂戏院看演出,一直到正月十六晚散戏为止。此后,清点人数,晚间关门上锁,又开始了一年的正常营业。
烟台瑞蚨祥于1956年公私合营,1967年“文革”时,店名改为“四新”(即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1981年又恢复原店名。1978年北马路改造时,瑞蚨祥后院仓库部分拆除。1985年,坐落在此90年的瑞蚨祥被彻底地拆除了,只留下老烟台人的深情回忆,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 姜振友 王义平)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