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检察:精准办好案件 深化数字赋能 推动民事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

烟台市人民检察院 2024-04-25 08:41

 

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法治社会的持续演进,民事检察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民法典全面施行的背景下,民事检察监督不仅关乎个体权益的有效保护,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实践中,民事检察高质效发展的工作格局仍有待进一步打开,主要存在案件线索发现难、类案问题研判能力不足、缺乏成熟的监督模型指引等问题。立足于落实党中央对数字中国建设的布局,最高人民检察院逐步确立“业务指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机制,将数字检察工作融入民事检察监督,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积极稳妥搭建数字模型、拓宽线索来源、实现精准监督,推动民事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

 
 
 
创新的主要内容
 
 

去年以来,莱州市院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把数字检察作为破解监督难题、推进民事检察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积极创建数字监督模型并应用办案,把监督理念、规则运用到更宽领域,推动民事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1

精准办好民事监督案件

夯实数字建模基础

 

 

坚持业务主导的工作思路,把民事监督案件办理作为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确保监督模型原案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社会效果明显,达到质量、效率、效果统一。一是实施“书面+实地”双重调查。办案中,一方面调阅卷宗,对在案事实和证据进行认真审查,另一方面查询法院对同类型案件作出的判决,与案件相关人员进行座谈,确保监督工作有的放矢。二是实施“条文+精神”双重论证。在案件审查中,不仅严格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全面审查,对于法律规定不明确、司法适用有争议的案件,准确理解和把握立法原则、精神,论证案件适用法律是否准确。三是“实体+效果”双重评估。贯彻民事监督精准性的要求,综合考量案件影响、办案效果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监督程序进行监督。例如,对于案件事实清楚,对当事人实体权益影响不大但是具有普遍性的案件,首次监督应选择刚性强、导向明的抗诉方式。针对信用卡套现、出借信用卡给他人透支消费等违法违规使用信用卡行为,审查认为信用卡内资金属于银行信贷资金,套取信用卡内资金给他人使用不能构成民间借贷关系,依法提请抗诉,法院再审改判。该案入选了最高检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2

深入落实数字检察思维

推进监督模型创建

 

 

 

遵循“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工作思路,主动总结民事监督案件类案特征,运用数据计算强大功能,通过开展数字筛查、提取、人工核查等工作,构建法律监督模型,并积极复制推广,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质效。一是专人专班发掘监督点。成立了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和数字专班,各业务条线确定一名业务骨干专门负责数字检察工作,研究分析、总结归纳本部门、本条线所办案件,及时向数字办报送模型线索,并帮助、引导、会同案件承办检察官总结归纳类案特征,提取有用有效信息,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多措并举获取模型数据。在数据获取方面,根据来源的不同,充分运用监督智慧,结合综合履职的需要,采取统一获取、协商获取、直接获取、迂回获取等办法,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实现数据的有效收集,打好监督信息“数据池”。三是深度应用扩大监督战果。积极筹备并参加上级院的数字检察研讨、数字模型竞赛,及时对接上级院对口业务部门,主动汇报数字监督模型的创建思路、措施和成效,争取更大范围内的认可和运用。通过对信用卡民间借贷类案特征凝练形成了《套取信用卡资金并转借他人类案监督模型》,获评烟台市院精品模型,并被确定为全省第5号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3

构建民事类案监督机制

拓展数字检察成效

 

 

 

 

注重发挥一体化、穿透式新型监督“利器”作用,构建类案监督三个机制。一是构建“上下一体”类案线索挖掘机制。及时梳理总结办案中可能存在类案监督线索或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定开展类案监督领域,并上报市检察院统一分析研判和管理,研究监督规律、规则提炼、模型选育构建、区域应用推广等,切实将其转化为可监督、易建模的类案。二是构建“人机结合”的类案监督成案机制。坚持大数据运用和人工审查并重的思维模式,在筛查出类案监督的初步线索后,充分使用好初步审查、深入调查、引导侦查等手段,切实将线索转化成可监督的民事诉讼类案,并通过建模用模进一步提升监督成效。三是构建“诉源治理”的类案监督提效机制。针对类案背后存在的职能、监管等制度层面的缺失,通过深度挖掘、科学运用内外部数据,深入梳理分析案件反映出的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以多种形式促进有关职能部门健全机制、堵塞漏洞,推动诉源治理、系统治理,实现抓前端、治未病。在办理信用卡系列案件的基础上,积极延伸检察职能,牵头召开规范信用卡使用联席会议,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法院共同建立防范和查处违法使用信用卡行为长效工作机制,共同维护金融监管秩序。

 
 

 

 

创新取得的成果成效
 
 

围绕数字赋能法律监督,扎实做好业务积淀、模型储备和社会治理工作,驱动民事检察“由分散到集成”“由案到治”的新跨越,全面释放了数字检察在民事检察监督工作中的放大、叠加、倍增的监督效能。2023年以来,创建民事类案监督模型4个,其中,套取信用卡资金并转借他人类案监督模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运用, 共办理案件26件,涉案金额276万余元,实现了由点及面、由一域到全域解决问题的效果,初步产生“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规模效应。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