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莱阳万第镇用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通过全面挖掘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激活红色文化内涵,形成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集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乡村休闲于一体的文旅新业态,激活乡村发展“新动力”。
一、多措并举,全面挖掘红色资源。一是到周边县市学经验。组织镇机关干部、党员、老干部38人成立莱阳中心县委建设专班,先后到临沂沂水红嫂故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前保驾山村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海阳许世友纪念馆、牟平杨子荣纪念馆等12个展馆学习考察,走访海阳战场泊村、栖霞后寨村、许家村等周边县市红色村庄20余个,与当地干部就展馆陈列设计、红色资料收集、红色展馆使用与宣传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学习交流。二是向专家教授取真经。先后聘请老促会、党史研究中心专家学者20余人围绕万第、莱阳和胶东红色文化开展研究座谈12次,深入剖析万第红色文化在莱阳、胶东的历史地位,为展馆的史料内容打下坚实基础;聘请莱阳党史研究中心杨海峰主任担任文史资料特约顾问,对万第史实资料进行分类和汇编,精心收集整理有关莱阳早期党组织成立时期图片、文字史料120余条(幅),反复审核每一块刊板,确保展陈内容客观真实。三是从红色史料找依据。组织骨干力量翻阅有历史依据的红色丛书100余套,串联胶东红色历史风云人物、事件,系统研究、梳理党在莱阳的奋斗历程和红色文化发展进程,加强对莱阳革命精神实质和红色基因的挖掘研究。四是与基层群众谈真心。按照“真实可靠、全面准确”原则,深入调研水口、石龙沟、儒林泊、后瓦马等镇域红色村庄9个,走访村庄老党员、群众120余人,详尽记录第一手口述材料。截至目前,共收集整理老党员、群众、红色人物后人口述历史和回忆录等资料14篇2万余字,为莱阳红色历史增添新的佐证。
二、载体活化,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一是赓续血脉,让红色遗存靓起来。2023年,在原有中心县委旧址基础上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研学旅游红色基地,积极对接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莱阳瑞宝特、万华集团等强企,密切跟进万第全域农文旅等13个签约意向项目,推动项目建成落地;坚持“尊重历史,保留原貌”原则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结合万第全域旅游布局,对莱阳中心县委成立旧址进行修缮改造,打造红心广场1处,收集旧物件48个,对红色文化长廊进行重新修复,更新刊板30余个,推动红色遗存提档升级。二是深挖内涵,走出活化利用新路。通过创建政校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强化文艺创作等途径,深入挖掘整合万第“五个一”红色文化,建设党性教育大平台,培养党史讲解员6名,形成以水口中心县委成立旧址和石龙沟村烟台第一农村党支部旧址、高卓“车轮滚滚”党性教育体验中心的“1+2”体验式教育教学布局,着力构建党性教育主阵地。三是擦亮品牌,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星火万第,红韵儒意”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对水口、石龙沟等红色村庄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硬化道路2条、2292平方米,建设红心广场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将美丽乡村融入文旅产业发展工作中,把万第打造成独具特色红色文化小镇。
三、多元结合,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一是与研学教育相结合。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全力拓展红色研学链条,探索以沉浸式、互动式、情景式、数字式等方式活化传承胶东红色文化新途径,在水口、石龙沟等红色旅游特色村集中打造精品研学路线,创新开发重走红色道路等一批实践课程,吸引文旅公司在万第设立教学基地,为党校和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带来丰富研学体验。二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周末游万第”文旅线路,组织开展红色旅游夏令营活动,推出乡村手工艺术品制作,让游客在观赏体验过程中了解万第乡土文化,感受乡村田野之趣的同时接受红色熏陶教育,全力讲好“万第故事”、擦亮“万第品牌”,不断突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三是与“三同”教育相结合。积极对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部门,高标准打造烟台市党校系统现场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党性教育、乡村振兴现场教学两个功能区职能,规划综合教学、座谈研讨、研习观摩功能室,把万第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性教育体系中,提升“三同”教育基地承载力;组织水口村和石龙沟村“两委”成员带头分片联系群众,从党员户、村民代表户中精心筛选50户“堡垒户”保障学员餐饮住宿,让学员在接受教育中体验农家生活,不断丰富“同吃、同住、同劳动”党员教育形式。2023年10月25日,万第镇“三同”教育基地迎来首批学员34名,圆满完成为期3天的“三同”教育活动。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