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公斤水果能差1斤多!“鬼秤”常见作弊方法大揭秘

烟海e家 2024-04-18 18:01

  4.42公斤的沃柑称出5.28公斤、4.13公斤的莱阳梨称出4.54公斤……近日,央视财经记者在相关计量主管单位购买到了两台经过校准的标准电子秤,来到烟台随机对几个流动摊位的电子秤展开了测试,发现了“缺斤少两”的现象。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不仅是固定的超市、流动的摊位,只要有需要称重的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少秤现象存在。

  “秤平斗满,童叟无欺”,计量自古以来就是公平公正的象征。但在多地市场上,有一些无良商家在秤上做手脚,致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缺斤短两。坊间把这种做了手脚、称重显示与实际重量之间存在偏差的电子秤称为“鬼秤”。

  所谓“鬼秤”还形成了一条改装、销售的地下产业链。2023年5月,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联合贵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改装电子秤的清理行动,执法人员在贵阳市多个市场展开了暗访调查,揭开了不法商贩改装电子秤的行业黑幕。

  在贵阳市罗汉营综合批发市场里,一些商户取出电子秤,开机后按了两下输入密码,一台好秤就成了缺斤短两的不合格电子秤。而让秤恢复正常就按另一个键,也极其容易,所以“鬼秤”在使用过程中很难被发现。

  执法人员发现,最热门的是一种技术含量更高、隐秘性更强的“遥控电子秤”。遥控器有的被做成车钥匙造型,有的被做成笔的造型,以假乱真。在暗访过程中,这些售卖、改装“鬼秤”的商户都对自己违法的行为心知肚明,但改装过程不费时、利润高,让这些商家铤而走险。

  “鬼秤”称重缺斤少两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更是实打实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第二十七条规定,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电子秤的特殊性,以及作弊方式的隐蔽性,这些违法行为不容易被发现,监管执法存在一定难度。比如这些作弊秤通过密码来控制作弊功能,都有一键复原的功能,或者关机后就恢复了计量准确的状态,执法检查时很难抓到现行,就算是执法人员对作弊秤有怀疑,如果不法商户不配合,也很难现场人工破译作弊密码。

  小小一杆秤,一头连着商家的诚信,一头连着消费者的权益。市场监管部门应持续深入推进电子秤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查处缺斤少两、计量作弊或蓄意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等违法行为,也需要追根溯源,彻查“鬼秤”背后的非法改装生意,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违法乱象。

最后和大家揭秘一些

电子秤常见的作弊方法

  烟海e家编辑 高涵 综合央视财经、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