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人民检察院把检校合作放在检察工作全局中谋划,着力打造检校合作新增长点,将大数据理念应用于检校合作,打破传统检校合作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成效不够显著的局限,以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互联共享为目标,建设集党建库、人才库、资源库、创新库于一体的检校合作数字化平台,高质效推进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与检察理论实务发展深度融合促进,以检校合作现代化助力检察工作现代化。
以“党建库”建设为引领,夯实合作之基
“党建库”设置“党建信息”“党建活动”等栏目,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检校合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理论认知、实践认识和情感认同。
依托机制建设,启动检校合作“强引擎”
与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召开检校合作座谈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烟台大学法学院召开大学生检察实践专题座谈会,建立检校合作长效机制。
立足党建共建,注入合作联动“新元素”
依托检校合作、校律合作,拓展检校合作主体,拓宽合作覆盖面,与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盈科律师事务所三方联动,开展专题党建活动,建立检校律党建共建新机制,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丰富主题活动,打造合作互动“多形式”
通过平台推送主题党日活动,实现通知、报名、签到、反馈全流程互动管理。合作开展企业走访、合规政策解读、法律宣讲以及社区普法宣传等活动,举办专题征文、研讨活动。
以“人才库”建设为驱动,激活合作之源
“人才库”设置“人才交流”“人才培养”“实习锻炼”等栏目,建立检校人员交流会商机制,强化法治人才培养,协同育人。
推动交流选派,让检察人员“走出去”
扎实推进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进课堂,选派20名检察官组建讲师团,担任特聘讲师、实务助教,把最新的法治理念、生动的典型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进校园。
强化干警培养,把教育专家“请过来”
建立青年检察人才“双导师”培养机制,邀请高校专家参与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协同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提高检察教育培训针对性,分层次、分类型打造高水平、复合型检察队伍。
促进实践锻炼,将实习学生“接进来”
常态化接收鲁东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法学院实习学生,在推行“检察官一对一指导”、“师友制”等实习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法学专业学生担任实习检察官助理、实习书记员等创新做法,充分发挥检察专业化办案的实务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以“资源库”建设为辐射,提促合作之势
“资源库”设置“教学课程”“理论研究”“检察智库”等栏目,共建优质的教研资源库,实现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以“协”为要,整合教学课程资源
紧紧围绕法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整合多方力量,创新联合授课模式,开设检察实务大讲堂,开设模拟法庭、模拟听证、同堂培训等实务课程,并通过课程评分制,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以“联”为促,丰富理论研究资源
联合开展检察理论实务重点难点问题研究、重点课题申报、合作发表论文,以及重点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论证等工作。高质效推进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与检察理论实务发展相互融合、促进。
以“引”为诀,汇聚智慧外脑资源
引智入检,打造一支以法学专家为主体的检察智库,引入高校专家学者,为检察理论研究、检察实务办案提供建设性、专业性、技术性指导。
以“创新库”建设为突破,彰显合作之效
“创新库”设置“前沿课题”“课程订制”“专家诊室”“领域延伸”等栏目,探索推动检校合作理念、模式全面创新。
聚焦“新课题”,团队式探索攻坚
加强数字司法、数字检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合力建设专业化团队,专题攻坚,填补相关领域研究空白。
做好“新试卷”,定制式需求应答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个性化订制、订单式管理,实现专题课程定制研发、竞赛双向辅导等需求,从提出需求到应答办理,再到成效反馈,高质效解决教学培养和检察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亮出“新成绩”,特色化延伸推广
推动检校合作向新闻宣传、管理改革、科技应用等新领域全面延伸,致力于打造具有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检校合作特色创新项目,入选国家检察官学院实践示范基地(2023-2025),并首次受邀讲课,不断提升检校合作知名度和关注度,扩大检察机关社会影响力。
编审:李蕾